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下发通知,公布了新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新目录增加了“城乡规划学”
一级学科。属于工学,专业代码0833。
学科内涵
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 年中国
城镇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党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据2008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国内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院校在180所左右。办学领域涉及面较广,如建筑类、地理区域类、人文社科类、农林类等。城乡规划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城乡规划教育正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我国早期城市规划营造思想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世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国为特色的东方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现代城市规划虽开始于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但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在缓解区域与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引导城乡经济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价值。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开拓者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格迪斯的“人与自然融合”、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协调”等思想,极大推动、深化和提升了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思想,并在解决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城市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作用。正是这些相关交叉学科的渗透和理论拓展,使得现代城市规划学科诞生。自20 世纪中叶,以城市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成为国际政界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理论与思想大量涌入城市规划领域,促成了城市问题和城市发展研究的繁荣,并出现了诸如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
交叉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诞生促进了城乡规划学科研究领域与范畴的不断延伸和拓展。在20 世纪末(1999 年)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召开的
世界建筑师大会上,中国清华大学的
吴良镛教授撰写了大会的主题报告,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
吴良镛教授用东方融贯综合的哲学观念,论述“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提出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综合目标是为人类生活营建理想的聚居环境。
吴良镛教授“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国际和国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响应。现代城乡规划在学科理念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革。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应包括:对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城乡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研究;对城乡规划的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等层面的研究。
一级学科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中,将国家“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列为重要的领域。近30 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中小城市和广大的乡村,都急需城乡规划学科的专门人才。快速城镇化提出对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质量水平,涉及经济运行的可持续化、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要领域的综合方面。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级学科
城乡规划学下设6 个学科方向: 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研究区域、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规律, 总结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历史, 针对城乡发展的状况和发展目标, 探索城乡规划的方法论, 完善具体的工作方法, 为城乡规划学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城乡规划与设计
依据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城乡建成环境进行空间规划和形态设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研究领域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乡村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城乡空间形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针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各类城乡物理环境科学、基础设施与工程技术、数理模型、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包括城乡建成环境的控制和优化技术、城乡建成环境的生态保护和低碳节能技术, 为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社区与住房规划
注重住房规划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包括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政策的基本理论、规划内容和方法。从社区发展的文化内涵、历史进程和未来愿景等视角, 揭示社区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为社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从住房政策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视角, 揭示住房政策的价值取向, 为住房规划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研究领域包含城乡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遗产两大范畴, 其研究内容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在研究和实践中须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 是一门思想方法与应用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
城乡规划管理
研究领域包含城乡与区域规划编制的法定行政程序、城乡与区域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法规和政策体系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理论基础
城乡规划理论是关于城市和乡村规划的普遍性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的知识形态。城乡规划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涉及不同的价值基础,因此规划理论本身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丰富的。其理论基础兼容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城乡规划学学科的理论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城乡空间发展理论。包括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环境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描述和解释城市发展的现象、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内容,通过这些理论可以认识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对象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城市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交通通信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等。二是关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涉及规划质、思想、规划技术和方法,是关于如何处理城乡规划的本质内容,如何认识城市及其空间,如何来组织这些内容,依据怎样的思想来规划和建设城乡环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关于规划的整体框架;关于现在与未来演进的关系;对实际操作技术方法的解释。
方法论
城乡规划学学科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4 个方面基础性思考:
第一,规划作为公共的和政治的决策,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理性过程;第二,综合性空间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第三,规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更为注重科学;第四,规划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
关系
城乡规划学学科和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曾经是“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
二级学科(风景园林曾经一度是城市规划学科中的一个方向),构成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学科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群,学科群培育发展,以开放的学科体系构成,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吸纳其他学科的加入和拓展,逐步成型人居环境学科门类。清华大学
吴良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对建筑、城乡规划、景观园林的学科关系,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融贯学科体系构架”的阐述。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涉及城乡规划学的高校有2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涉及
建筑学的高校有3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涉及风景园林学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
需求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和建筑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当前的高校对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尽管近10年 来,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全国10 年来增长出近100 所院校开办城乡规划专业),但办学的专业背景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院系,专业差异性大,需要规范的办学指导。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急需和紧缺人才,城乡规划专业成为高校热门专业。
就业前景
我国城乡规划学学科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较好。尽管不同高等院校之间教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供不应求,这也反过来刺激了新设院校的增加。城乡规划本身在当前我国各地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问题的日益重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开发的需要,使得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日益关注,社会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呈日益增长态势,对于高端顶尖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每年毕业博士、硕士和本科全日制学生保持100%的就业率,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大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咨询企业等。根据5 年数据跟踪,平均每年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达到了5∶1 左右,呈现出长期高需求比。根据目前国内建设行业的趋势,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高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13所,本次参评13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1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专业评估
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2016年6月3日在成都投票决定,14所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了该委员会的评估,其中,新增了江西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本科,安徽建筑大学的硕士;清华、东南、同济、重大、哈工大、天大等学校为复评。使得通过评估的院校数达到44所。
通过评估的院校的毕业生除了有更好的社会认可、更好的就业的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外,若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将比一般院校少一年职业实践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只有通过了评估,才可以招收城乡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