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街道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辖原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已撤销),原隶属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地处昌乐县城南,东邻五图街道,南接乔官镇,西接青州市,北接城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县城1.5千米。辖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2011年末,城南街道辖区总人口28420人。
历史沿革
唐尧时,在此有以农业为主的村落出现。
春秋时,属齐地。
西汉时,属柳泉侯国。
东汉时,属朱虚县。
三国魏时,属北海国之都剧魁。
南北朝、隋、唐代,皆属都昌县。
宋、金、元、明代,皆属昌乐县城辖区。
清宣统二年(1910年),昌乐设1城12乡,南郝称二南乡,边下称辛边乡。
民国元年(1912年),南郝属胶东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淄青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昌乐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昌乐第三区,南郝村设区公所。
1949年以前,称南郝区。
1955年6月,南郝区属城关镇。
1958年,城关镇改公社。
1962年5月,成立南郝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南郝乡。
2005年3月,改为城南街道。
2013年11月,将城南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宝通社区划归宝都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城南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图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城南街道辖南寨、东平、宝通、南郝、马家龙湾、七里沟、崔家庄子、北寨、黄埠子、姜家洼子、边下、小埠前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金冯、池子、明德、朱家庄、董家坊子、韩信、毕家官庄、河洼、埠南、方西1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13年8月31日,城南街道辖12个社区、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南郝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南街道地处昌乐县城南,东邻五图街道,南接乔官镇,西接青州市,北接城关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县城1.5千米。辖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南街道境内大部为平原。地势略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80~140米。最高点方山,海拔338米;最低点海拔60米。
水文
城南街道境内河道属弥河水系。其中大丹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小丹河流域面积33平方千米,大、小丹河总长20千米。河流总长度20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0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大丹河,从南向北流经境内韩信、张家河洼、董家河洼、徐家河洼、南郝、马家龙湾、西徐园,长12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0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城南街道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蓝宝石,地质储量数亿克拉,集中分布在境内东南方山一带,是蓝宝石原生矿。1992~1993年,原生矿区开采达到高峰。2003年停止对蓝宝石原生矿的开采。
人口
2011年末,城南街道辖区总人口28420人。另有流动人口580人。总人口中,男性14275人,占50.23%;女性14145人,占49.77%;14岁以下4603人,占16.2%;15~64岁20574人,占72.39%;65岁以上3243人,占11.4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86%;有苗族等少数民族,占0.14%。2011年,城南街道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7.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城南街道财政总收入3566.4万元,比2010年增长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4.1万元,比2010年增长6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00万元,增值税1760万元,企业所得税373万元。2021年,城南街道人均财政收入1320元,比2010年增长55%。
农业
2011年,城南街道有耕地面积55786亩,人均1.96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瓜菜为主。2011年,城南街道农业总产值达358.2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种植面积12476亩,生产粮食5247吨,其中小麦2431吨,玉米2816吨。2011年,瓜菜面积43289亩(复种),产量12.79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瓜、甜瓜、辣椒等。
工业
城南街道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电子、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48.5亿元。2011年,城南街道有工业企业199家,职工495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比2010年增长46.1%。
商贸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商业网点142个,职工151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5家,年成交额4亿元。
2011年,城南街道有外贸产品生产企业13家,出口总额9.2亿元,比2010年增长51.6%,PVC软管等塑料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
2011年末,城南街道各类存款余额2012万元,比2010年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2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9%。
交通
城南街道有宝通街、大沂路、新昌路交叉纵贯全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幼儿园7所,在校幼儿980人,专业教师37人;小学5所,在校生1515人,专任教师1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1所,在校生532人,专任教师78人,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城南街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94万元,比2010年增长2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30%,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省级科研中心1家,市县级研究中心5家,各级科技人才15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线电视用户5400户,入户率达90%。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0户,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6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业队伍82支。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学校体育场3个,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城南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4个,病床8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3张,固定资产总值28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2名,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36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城南街道有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城南街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9户,人数818人,支出80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1人,支出1485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人,支出18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9.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社区服务设施2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个。慈善分会1个,2011年接受社会捐款5万元,使320名(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77076元,比2010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万人,参保率达9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城南街道因境域位于县城南部而得名。
风景名胜
综述
城南街道街道境内拥有县城第二水源地——南寨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七座,依托大丹河、小丹河建有两条滨水景观带,以方山为中心,配套围山转路硬化和方山探宝旅游项目,《方水朝烟》乃昌乐八景之一,方山庙、方山寿柏图、方山碑林等文化景观。
丹河
丹河位于昌乐县城西3千米,由大丹河和小丹河汇流而成。大丹河发源于临朐县大纪山北麓,从北岩镇西南部的吕家庄进入昌乐县,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进发,流经北岩,南郝昌乐、尧沟,湍湍北逝,最后经寿光北部流入大海,县内河段长22千米,流域面积92.7平方千米。河宽100~200米,河道冲刷切割较深,一般4~6米。
方山
方山庙”,俗称龙神祠、龙泉观、灵泉观或西门大夫祠,是昌乐县境内仅存且颇具影响的庙宇建筑。庙内有一位“方山爷”,为庙宇所尊之神,端坐正中神台,两侧有妻妾使女,尽皆仪态端庄。
参考资料
昌乐调整城区行政区划.潍坊市委组织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3 12:5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