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
汉语词语
城堞,读音chéng dié,汉语词语,意思是城上的矮墙,出自贾谊《新书·春秋》。
解释
(1).城上的矮墙。
(2).泛指城墙。
(3).泛指城墙,亦称“女墙”。
出处
汉·贾谊《新书·春秋》:“及翟伐卫,寇挟城堞矣。”
唐·元稹《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
唐·白居易《大水》诗:“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
宋·苏舜钦《诣匦疏》:“闻河东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城中壮丁,尚有数万,王可悉出宫中粟帛,激励将士,固守城堞。”
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刘禹锡诗《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陈渠珍《艽野尘梦》:右有横墙如城堞然,峻坂百余丈,下临河。
参考资料
城堞.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3 11:33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