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燃气是将固体或液体燃料加工取得的燃料气体,或直接从地下开采的天然气,经净化后作为生活和生产用的燃料输送给各类用户。城市供燃气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通常由气源、输配系统和燃烧应用装置组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燃气的国家。东汉班固著的《汉书》中有西汉宣帝时(前61年)在陕西鸿门发现火井的记载。西晋张华著的《
博物志》中记述了四川临邛的火井,“盆盖井上,煮卤得盐”。明代宋应星著的《
天工开物》绘有古代钻井和用竹管引出天然气煮卤制盐的简图。1792年苏格兰人W.默克多把干馏煤所得的煤气用于照明。1812年伦敦成立煤气公司,其后,巴黎(1815)、利物浦和巴尔的摩(1816)、柏林(1826)、彼得堡(1835)、上海(1865)等大城市相继建成煤气厂,供应煤气。天然气作为城市公用燃料,始于1858年美国弗雷多尼亚天然气照明公司,液化石油气灌瓶供民用,1903年始于德国。
天然气作为城市公用燃料,最初是1858年美国的弗雷多尼亚天然气照明公司。
液化石油气灌瓶供民用则是1903年始于德国,1912年美国也开始使用。50年代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发,天然气用量激增,液化石油气也大量供应民用,各种
油制气技术蓬勃发展,天然气又实现了液化储运,很大程度上推迟了煤制气的发展。1973年以后,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才重新促进了煤气化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但80年代以来,用气较多的国家仍以天然气为主,有些城市还采用轻质石油产品改制的代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应付高峰负荷。
城市供燃气由气源、输配系统和燃烧应用装置组成。①气源。城市供应的燃气有取自地层蕴藏的天然气;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经热加工生成的煤制气和油制气;从油田采集或在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液化石油气;有机质
厌氧发酵制取的生物气;自煤矿抽提的矿井气及工厂余气等。80年代以后,用气较多的国家以天然气为主,以轻质石油产品改制的代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应付高峰负荷。②输配系统。来自长距离输气管线的天然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敷设地下输气管线和配气管网,设置储气、压送和调压设备,输送和分配到用户。液化石油气则由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由产地运送到城市储配站,再以瓶装、管道和分配槽车供应用户。③燃烧应用装置。分民用燃气用具和
燃气工业炉。前者由供气管、阀门、
燃气燃烧器、支架或炉膛和换热器等部分组成。后者由燃气燃烧器、炉膛、余热利用装置、排烟装置、炉门及提升装置、金属框架、机械传力装置等组成,并附有各种
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等。
城市供燃气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城市燃料传统上主要用煤,但直接烧煤,热效率低。民用煤炉的热效率一般只有15~18%。使用燃气则热效率可达到55~60%,即使考虑了人工制气过程的能量损失,总热效率仍可达到30%以上。。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工业生产。居民使用气体燃料,洁净方便,大大减少了家务劳累,节约了时间。在工业应用上,燃气易于调节,燃烧较稳定,可以满足各种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线也易于实现自动化,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
劳动生产率。③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燃煤后遗留大量灰渣、飞灰、
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物质,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和生物成长,侵蚀各种设备和结构物。城市燃气已经过净化,有害杂质很少,燃烧也较完全,对环境影响小。此外,使用燃气还能大幅度地节省城市运输量。
大多数国家城市燃气气源的开发,一般都经历过煤制气、油制气和液化石油气,再到天然气的过程,但天然气和石油可资利用的资源一般认为不过几十年,而煤至少尚可开采几百年。因此,在继续勘探、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同时,应重视煤转化的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已经使用大量天然气的国家,趋向于以煤制造高甲烷含量的城市燃气,以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燃气输配和应用设施。正在开发中的煤气化新工艺大多数只生产氢和
一氧化碳的混合气,因而,甲烷化的工艺引起普遍重视。利用核热能充作煤气化的热源,可以大大提高煤的产气率。氢作为燃料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前途。另外,生物质也是可以转化为燃气的取之不竭的有希望资源。
中国内陆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都有广阔前景。然而中国已探明的煤储量,到1982年底止,在7000亿吨以上;在历年能源产量中煤也占绝对优势。在中国城市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的比率也很大。发展煤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也是改变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和实现城市燃料以燃气为主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