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绿地
安排游憩活动设施
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城市街旁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也属于此范畴。
背景介绍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阶段。一方面,快速城市化使城市各类地区的公共绿地开始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空间逐步分化,居民属性特征由均质态转向异质态,阶层分化导致了居民对城市公共绿地的需求出现分化。
动力机制
快速城市化
在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正同时经历着外延拓展和内涵发展两种形式。在老城区,由于城市已发展相对成熟,在城市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城市功能的演进和再开发。由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受经济规律的影响,城市空间倾向于高容积率和高密度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市中心区的城市公共绿地常常会受到被侵蚀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绿地的景观和在市中心的稀缺性,其周边的建筑的价值和高度往往会更高。因此在市中心地区,城市公共绿地的分布呈现出数量较多,规模较小,质量较好的空间特征。在城市外围地区,城市化则呈现出明显的外延拓展特征。由于现状多为农田,已建成区较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大规模一体化开发的现象,同时也成为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建设新城空间的主要战场。在城市外围地区,新建的城市公共绿地规模较大,质量也较好,但是由于距离中心城较远,可达性相对较差。
社会阶层化
根据有关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6年已经达到了0.47,这说明中国社会的分异程度在不断的加大。居民的阶层分化导致对居住空间需求的分化,最终使得居住空间呈现分异的特征。而随着居民社会属性多样性的增强,居民对于绿地空间的需求情况也呈现差异化发展,并进而导致各个城市地区对于公共绿地的具体要产生差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居民往往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而且对于公共绿地内的座椅数量、小型锻炼器械等空间要素的需求度较高。年轻白领为主的居住社区,居民通常对公共绿地内的运动场地数量要求更高,希望绿地内有较多的篮球场、网球场,并且希望公共绿地能够与健身中心、购物中心结合布置。而青少年较多的社区,孩子们则更喜欢相对热闹、活跃的空间环境,希望公共绿地内有更多的硬质场地,可以进行滑板自行车等娱乐运动。
规划策略
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近期建设指引
由于当前无锡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城市各个地区的绿地系统又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特征,因此在制定近期建设政策时,应当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城市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现状踏勘的情况,以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为基本导向,制定公共绿地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计划。
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远期规划策略
在提出近期建设计划的同时,必须对中心城区远期公共绿地的空间布局提出整体的规划策略。由于在转型时期无论是物质空间还是社会空间都存在分异化的趋势,城市呈现多元化的间结构,因此在策略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类地区不同的现实基础提出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空间策略,以保障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1 17:25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动力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