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简介
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原生环境)和
社会环境(
人工环境)。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分布的动态性的特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分为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预测评价)。现状评价是对城市当前环境质量的评价,影响评价是对城市今后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作出事前评价。
沿革
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许多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的国家,如
美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对城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研究,对大气和水体质量进行单要素评价。1969年美国制定
《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大型工程兴建前必须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日本、
瑞典、
澳大利亚、
联邦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展这方面工作。中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始于1973年的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1979年中国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
气象、
地理、
水文、
生态等条件,对
工业区、
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
作用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全面认识和判断环境总的状况,进而分析其演变趋势以及事先估计拟建的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评价有助于明确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方向和制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方案,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进行城市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步骤
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调查 包括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污染源调查。自然环境调查主要内容有
水文(地面水和地下水)、
气象、
地形地貌、
地质、
土壤、
植被等;社会环境调查主要内容有人口、建筑物、绿地、交通、市政设施、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等;污染源调查主要内容有污染源的位置、类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和规律等。
环境污染监测 包括环境质量、环境背景和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
模拟实验 包括
大气扩散
风洞实验、河流污染自净实验、污染物渗透实验、动物毒理学实验等,从而获得进行环境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所需的各种数据。
系统分析 根据上述各种调查研究工作所得的资料,从整体环境出发,运用
系统工程方法分析环境系统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调整、控制方案。
综合评价 在完成环境调查、环境污染监测和必要的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各种资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通过计算,以评价图的形式,近似地描述城市现状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并指出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预测 对城市未来环境质量变化局势和影响程度的预测评价,是在模拟实验、建立数学模型或进行预测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
治理规划 通过现状评价,在环境预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认的环境目标,针对已经确定的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提出保护城市环境的长远规划方案和近期治理计划。通过环境影响分析工作,从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建议,预测兴建某项工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制定预防环境污染(或免受破坏)的措施,或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或否定建设该项工程的建议。
评价方法 当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方法。现状环境质量评价,一般采用综合指数法,即计算环境质量值(或环境质量指数)。先是选定环境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再是计算各个分指标的环境质量值,最后计算综合环境质量值。这种方法具有综合、简单和实用的特点。计算的通式为:
式中P为环境要素中n种污染物的综合环境质量值;Ki为i污染物的权系数;Ci为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i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E为全环境质量值;Qj为j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权系数;Pj为j环境要素的综合环境质量值。评价标准一般采取国家规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容许浓度;污染物权系数根据环境化学理论,通过模拟试验求得;环境要素权系数由要素(介质)与人体摄入量之间的密切程度确定。环境质量值越大,环境质量越差。
综合评价图
根据综合环境质量值和全环境质量值编制。对环境质量值应进行分级,以区分环境质量的优劣。综合评价图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已被普遍采用。综合评价图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上编制,采用微分面积法,将所评价的城市区域划分成许多等面积的小网格(如250×250米,500×500米)。理论上认为每一网格中的环境质量值是均一的。用数字、符号或不同颜色表示每个网格的环境质量值,以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劣和空间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