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东山堂
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建筑物
基督教东山堂是广州历史悠久的教堂,始建于1836年,经多次改建后于1927年落成,为美式建筑,1979年恢复开放,是广州市首间恢复宗教活动的教堂。改建的东山堂坐西朝东,占地3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美式建筑。有礼拜堂、副堂、主日学堂等建筑及宽阔场地。堂内有一个有1300个座位的圆形大厅,是信徒教友祈祷礼拜的地方。
历史文化
早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美国波士顿浸信会即派遣传教士来广州建堂传教,但因遭清政府拒绝而阻留于澳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进入广州,在东石角和南关等地租赁民房设堂传教,但屡遭居民捣毁,珠江上传教的紫洞教船亦被击沉。同治九年(1870),美国基督教南差会在市内五仙西购置铺屋建立福音堂。不久即因该地过于繁喧,不宜传教,加上教徒日增,教堂已不敷应用,乃将旧址出售,在今寺贝通津9号购地重建教堂。新堂奠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翌年建成。同年5月2日成立东山浸信会。当时所建为葵棚结构临时建筑,后因两次被大风吹倒,且前来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日益增多,在东山的几所教会学校的师生也常来此进行礼拜祈祷,遂于1923年7月动工扩建,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举行隆重的献堂典礼,改名为基督教东山浸信会堂。
教堂改建
改建的东山堂坐西朝东,占地33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美式建筑。有礼拜堂、副堂、主日学堂等建筑及宽阔场地。堂内有一个有1300个座位的圆形大厅,是信徒教友祈祷礼拜的地方。
1960年全国实行教堂大联合,该堂与其他几间教堂合并,易名为基督教东山堂。“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停止活动,1979年9月30日恢复开放,为广州市基督教首间恢复宗教活动的教堂。复堂后,常为教徒举行洗礼活动,设有诗歌班、按立执事等。宗教活动有主日崇拜、星期三晚证道会等。基督教东山堂。教堂的钟楼。
参考资料
基督教东山堂.越秀区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22
目录
概述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