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级智能工厂是鼓励制造业企业参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结果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对照基础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自建自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指导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做好监督管理。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总结凝练典型场景,并推动普及推广。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市场总局、国家数据局印发的《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中明确将智能工厂划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其中卓越级和领航级由国家评定。为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自治区工信厅分级培育自治区智能工厂,基础级智能工厂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级自行评定,自治区只负责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2024年12月11日,自治区工信厅印发《关于自主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的通知》(内工信装工字〔2024〕648号),基础级智能工厂由企业通过工信部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自主评定,可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智能工厂建设普及率。
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层分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将带动形成安全可控、系统完整的智能制造高水平供给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及评价体系,夯实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引领智能化变革。
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是河南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建设省级智能车间641个、智能工厂278个,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4家,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的活力。如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智能柔性化制造实现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打造了可复制的、以订单驱动的、精益柔性生产新模式的国内离散智能制造样板间。
连续培育、认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有力推动了河南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地图,2021年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3位,初步建立起“1+3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矿山装备、起重装备、智能农机等行业或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累计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
工信部等六个部门发布了2024年
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河南省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电连接器多品种变批量高效生产智能工厂”、卫华集团有限公司“起重物流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智协同管控智能工厂”、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全流程协同管控智能工厂”、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孪生的仪表智能工厂”、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压开关设备全流程数智化协同智能工厂”、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低导热多层复合新型耐火材料智能工厂”、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协同管控的煤矿液压支架智能工厂”、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多场景柔性智能工厂”、洛阳利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数智赋能的特种钢冶炼用耐火材料智能工厂”等10家企业成功入选,数量居全国第7位,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专门提及。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为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任务部署,联合开展2024年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大面积普及,规模化建设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带动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应用突破,加速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未来制造模式,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变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