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砂蛀蛾
昆虫纲动物
成虫 体长8—10 mm,翅展16—18 mm,白色;前翅具白锻光泽,基半部稍暗黄;后翅银白色,外缘略暗黄;缘毛银白色。
形态特征
卵 球形,乳黄色。
幼虫 成长时体长约15 mm,头红褐;前胸盾板褐色;中胸红褐,背面6块黑褐色斑块;后胸白色;腹部各节有红褐和黄色斑纹,断续连成纵线;没节均有黑点6个,前列4个,后列2个,均生有一枚褐色细毛;臀板暗黄。
长约8 mm,圆筒形,黄褐色;头、后胸及腹部背面有凸起细网纹;腹部第5—7节后缘各有一列小齿;腹末有三角形突起一对。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未成熟幼虫在受害枝或“桑拳”里过冬。幼虫吐丝粘缀虫粪、木屑等形成虫巢,似堆砂状,因此称为堆砂蛀。虫巢长约3cm,一端较粗粘在树皮上,另一端与蛀孔相通,取食桑芽或树皮时爬出来,平时隐蔽在虫道内,夜里爬到枝条上为害桑叶,遇有惊扰立即缩入巢里。树龄较老、管理粗放的桑园易发生。进入6月下旬一7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有的羽化。
种群分布
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省。
危害症状
对在枝干分叉处蛀成短直虫道,孔外结有丝巢,并粘贴有红砂粒状的木质粪粒和碎叶。
参考资料
堆砂蛀蛾.中国植保植检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5 18:1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