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门镇,隶属于
陕西省安康市
岚皋县。地处岚皋县西部,东与
民主镇交界,南与
官元镇接壤,西与
紫阳县洄水镇隔河相望,北临
大道河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9千米,总面积73.70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早年间,当地人为引水灌溉,在现堰门村大坪梁垭子筑堰,依地势而建一座堰墙承接水堰,墙下留门洞方便通行,堰门因此得名。
清属西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西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尚德乡四保。
1949年12月,为三峰区七步、堰门乡。
1956年,为明珠区堰门、七步乡。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为堰门乡和七一乡。
1996年11月,将原八一乡并于七一乡,原长春乡并于堰门乡。
2001年,七一乡并于堰门乡。
2011年7月,撤乡设堰门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辖中武、建军、进步、延安、团员、瑞金、一心、隆兴、堰门、青春、天圣寺、长征、水磨沟13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堰门镇下辖8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隆兴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堰门镇地处岚皋县西部,东与
民主镇交界,南与
官元镇接壤,西与
紫阳县洄水镇隔河相望,北临
大道河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9千米,总面积73.7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堰门镇地处洞河流域东岸。境内地貌由南至北呈带状分布。最高点高岭,海拔1790米;最低点长征库区,海拔331米。
气候特征
堰门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35℃。无霜期年平均242天,生长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9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6.8毫米。
水系水文
堰门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洞河,自南而北入汉江库区,境内流长15千米。
自然资源
堰门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区面积12.31平方千米,集中分布在青春、天圣寺、长征、水磨沟等4村。野生动物有豹、熊、獐、鹿、羚羊、锦鸡等。农业耕地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5.9万亩。
自然灾害
堰门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风灾、霜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18日,农业受灾面积达1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辖区总人口1019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8人,城镇化率5.3%。另有流动人口1367人。总人口中,男性5722人,占56.1%;女性4471人,占43.9%;14岁以下1421人,占13.9%;15—64岁7234人,占71%;65岁以上1538人,占15.1%。2011年,堰门镇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8人。
截至2018年末,堰门镇户籍人口956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堰门镇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1%。
2011年,堰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48元。
2018年,堰门镇有工业企业5个。
2018年,堰门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堰门镇农业总产值5565万元,比上年增长8.4%。
堰门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堰门镇粮食生产6500吨,其中小麦2700吨,玉米3100吨,水稻363吨。
堰门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魔芋。2011年,堰门镇烤烟种植面积900亩,产量94吨;魔芋种植面积5600亩,产量4200吨。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累计造林1.6万亩,其中防护林9000亩,经济林7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万株,林木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12万立方米。
堰门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堰门镇生猪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羊饲养量2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家禽饲养量30万羽,上市家禽13.6万羽。2011年,堰门镇生产肉类971吨,其中猪肉786吨,羊肉46吨;禽蛋82吨;畜牧业总产值28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6%。
第二产业
2011年,堰门镇工业总产值2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0.4%。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商业网点64个,职工116人。2011年,堰门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00户;移动电话用户3500户,宽带接入用户11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各项贷款余额1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交通运输
堰门镇境内有岚紫、堰官县乡道路2条,13个村全部通水泥路,总里程88千米。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5米;镇区桥梁4座,总长度14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3万余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1.8万户,入户率78.3%。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0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3所,在校生537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堰门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4%。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3.1%,比上年增长-6.4%。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20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堰门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10.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2人,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212元,比上年增长7.6%;医疗救助176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77人次,共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5户,人数1256人,支出1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月人均97元,比上年增长1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敬老院1家,床位16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6人。社区服务设施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74人,参保率85%。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年生活用水2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截至2011年末,堰门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个,主交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
历史文化
卢氏祠堂
卢氏祠堂地处堰门镇堰门村一组,岚紫公路52千米对岸,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建筑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约22米,南北约20米,建筑占地0.67亩,整个庄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座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中轴线南起依次为大门、过厅、天井、上房,两侧为耳房及厢房,共有房舍20余间。上房面阔三间,为硬山灰瓦顶,
抬梁式构架,辟隔扇门、窗,石柱础均雕刻有鸟兽花卉图案,栩栩如生。梁上有光绪年间的墨书题记,上房的东、西、北三面墙上还残留有巨幅壁画,其中东面的《万民同乐图》保存的最为完整。内外交相辉映,表现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绘画艺术。同时,整个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陕南少有的一处保存完整的宗族祠堂,其建筑风格为研究明清时代陕南山区的历史和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