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
珠江水系东江支流
增江,也称增江河。珠江水系东江支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广州市增城区龙门县的界河。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上游建有天堂山水库,下游地区为重要工农业区,航运条件良好。
干流概况
增江,也称增江河。珠江水系东江支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地派水为增江主要源头。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广州市增城区、龙门县的界河。地派水和蓝田水在龙门县合丫水汇合后,形成增江主流,至龙门下村,汇入铁岗水后,称西林河
流经龙门县城下车田,再汇入白沙河,形成了增江上游第一个小平原,出龙华,汇葛布水、香溪水,再穿越山间曲径,出虎跳崖,进入永汉,在合口与永汉河汇流,形成增江中游地区第二个小平原。以上河段,称龙门河。从永汉以下,进入增城区,称增江。于增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
水文特征
据增城市地方志记载,增江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
主要支流
增江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地派水、蓝田水、铁岗河、白沙河、葛布水(又称陈禾洞水)、永汉河、派潭河、二龙河8条。
派潭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由高滩水、灵山水、高埔水、车洞水和小径水等5条小河组成。流经派潭圩于小楼镇合二龙河汇入增江。河长36公里,坡降为5.5‰。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
二龙河,原名澄溪河。发源于小楼镇内丫髻山。流经二龙圩、腊圃村,于大楼村汇入增江。河长22.5公里,坡降为2.8‰。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
和平水,又称九曲水。发源于正果马鼻岭,经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长18.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蓝田水,发源于寒山顶,于合丫水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79.0平方公里,河长32.0公里,坡降5.91‰。
铁岗水,发源于三角山,于下川汇入增江,集水面积242.0平方公里,河长41.0公里,坡降2.64‰。
白沙水,发源于水尾尖,于车田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76.0平方公里,河长32.0公里,坡降2.87‰。
葛布水,发源于沙帽顶,于水坑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14.0平方公里,河长30.0公里,坡降6.13‰。
南昆水,发源于天堂顶,于永汉河口汇入增江,集水面积410.0平方公里,河长53.0公里,坡降6.92‰。
油田水,发源于加照,于龙门永汉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10.0平方公里,河长27.0公里,坡降3.39‰。
平陵水,发源于掌牛岭,于博罗泰美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69.0平方公里,河长23.0公里,坡降0.67‰。
地派水,发源于新丰七星岭,在龙门合丫水汇入增江,集水面积371.0平方公里,河长38.0公里。
治理开发
增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2069毫米,年雨量的80%以上集中于汛期,在历史上是一条水、旱灾频发的河流。1992年上游建成天堂山水库,使坝址以上461平方公里的来水得到控制。
天堂山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龙门县西北部的天堂山镇,增江支流高明河上游的天堂山峡谷牛鼻头处。工程从1956年开始进行勘测和规划设计,列为“增江流域治理规划”中重点开发项目。1978年7月,天堂山水利枢纽工程开始筹建。1979年7月,广东省水电第三工程局进场进行施工,1981年6月,由于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天堂山水库列为广东省放缓建设进度项目。1989年5月,工程重新展开建设工作,1989年9月9日工程河床截流成功,1990年1月1日第一块坝体基础混凝土浇筑,水电站于1989年9月27日动工,引水隧洞于1990年5月1日动工。1992年8月25日,天堂山水库下闸蓄水。1992年9月30日,天堂山水电站机组并网发电。1993年5月24日起天堂山水电站正式投产运行。天堂山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宗整治增江流域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61平方公里,总库容2.4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0米,年发电量6100万kwh,改善下游约12.68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水库对来水进行削峰填谷,使下游的龙门县县城、增城市等遭受洪水灾害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工程枢纽包括一座70米高、坝顶弧长287.37米的混凝土三圆心双曲率拱坝,一条长1165米、内径5.0米的引水发电隧洞,一座装机3×6500kw的水力发电站和相应的输变电系统。
流域概况
流域内共有耕地面积53.07万亩,人口42.73万,其中农业人口36.2万。
增江流域耕地分布,主要在龙城、永汉几个小平原区及增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其中尤以下游地运为大。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花生、大豆、甘蔗次之。特产有龙门的柑桔,增城的荔技、丝苗香米等。流域内较大城镇寅龙门、永汉、增城、石滩等。船运方面,
在清朝时期,载重25吨货船可沿增江上溯至龙门县城。民国时期,载重5吨船只仍可航行。至建国以后,林区日益减少,沿河又筑陂引水灌田,以致水源不足,如上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渐沙滩化,故中上游地区已失去航运功能,以陆运代替了水运。
流域内南昆山地区,是个自然保护试验区,北回归线就在其南部经过。该区林木茂盛,山清水秀,是个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第四节河 流.增城市志.
增江游.广州增城旅游网 .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0 14:10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