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能力
使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粒子变为浓稠的拢浆而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
增稠是使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粒子变为浓稠的拢浆而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即称为增稠,也称为沉淀浓缩或沉降浓缩。涂料在贮存过程中,通常由于稀释剂的损失或某些反应而引起的稠度增高现象。常见原因是含有碱性物质(如氧化锌)遇脂肪酸成皂所致的增稠敏感性较强。这种具有使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粒子变为浓稠的拢浆而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称为增稠能力。
增稠性
许多水溶性高分子,如聚氧乙烯、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等,均可作为水性体系的增稠剂使用。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后体积可迅速膨胀至原来的几百倍到几千倍,因此增稠效果远远高于上述增稠剂。例如,用0.4%(质量比)的高吸水性树脂,能使水的黏度增大约l万倍,而用普通的增稠剂,加入0.4%,水的黏度几乎不变。要达到这么高的黏度通常需要加入2%以上才行。
高吸水性树脂的增稠作用在体系的pH值为5~10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含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HSPAN 0.1%的水,黏度为1 900mPa·S,而在其中加入8%氯化钾,黏度上升至5 000 mPa·S。经高吸水性树脂增稠的体系,通常表现出明显的触变性。即体系的黏度在受到剪切力后随时间迅速下降,而剪切停止后,黏度又可恢复。
增稠测定
1、测定1%原糊的黏度,使用200mL烧杯,放入198mL去离子水,在快速搅拌下加入2g合成增稠剂制成原糊(根据要求,有些合成增稠剂另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8~9),然后使用NDJ-79型黏度计测其黏度。
2、以Alcoprint PTF为对比产品,试验相当稠厚度的浓度值 英国联合胶体公司的Alcoprint PTF在我国各印染厂广泛使用,测试其他合成增稠剂增稠能力时,常以PTF作为对比产品,找出相当于PTF 2%原糊稠厚度(或黏度)的浓度值,其试验方法如下。
①先取200mL烧杯一只,加入去离子水194m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Alcoprint PTF4g、氨水适量,调pH值至8~9,制成原糊,作为对比样品。
②再取200mL烧杯数只,各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在快速搅拌下分别加入1g、2g、3g、4g、5g待测的合成增稠剂(根据要求,需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8~9),补充水至总量200g,制成原糊,然后以目测找出相当于Alcoprint PTF稠厚度的浓度值。
③最后使用NDJ-79型黏度计测以上制成的原糊(包括对比样品)的黏度。
3、增稠曲线
各种合成增稠剂,随着单位浓度的增加,黏度的增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单位浓度增加,黏度急剧增加,有的则单位浓度增加,黏度增加缓慢,其试验方法如下。
取200mL烧杯5只,各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在快速搅拌下分别加入待测的合成增稠剂2g、4g、6g、8g、10g(根据要求,需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8~9),补充水至总量200g,制成原糊,用NDJ-79型黏度计测其黏度,然后以黏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制作增稠曲线。
影响因素
影响增稠的因素大致分成两类:化学的和物理的。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无关系,在很多场合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然而主要的增稠作用在性质上是化学的增稠作用。
物理因素:物料混合中所达到的剪切程度、温度、时间、填料和增稠剂的表面积等。
化学因素:树脂的化学组成、增稠剂的化学特性、添加剂、杂质等。
用量
常用的增稠剂一般有4种:氧化镁、氢氧化镁、氧化钙(石灰)、氢氧化钙。增稠剂的用量会对乙烯基树脂的增稠效应产生明显的影响,见图1。
树脂组成
1、聚合物的羧基官能度
按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机理,聚合物的羧基是活性基团,能参与增稠反应。增稠速率与酸值成正比。酸值为0,60h后黏度没有增加。当树脂分子量相同时,增稠速率随官能度而增加;官能度相同,增稠速率随分子量而增加。
2、聚合物的羟基官能度
比较同类树脂的羟值指标,发现树脂的增稠效应随羟值增高而下降,树脂中的羟基对增稠过程起阻滞作用。为了验证这一设想,可在增稠效果较好的198树脂中添加少量1,2-丙二醇,使其羟值上升。实验证明,树脂中游离丙二醇的羟基确实对增稠过程有阻滞作用,改性198树脂的增稠效果明显下降。
水分影响
水分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过程有很大影响,起始阶段有促进作用,后期则有阻滞作用,所以每个配比系统中都要严格控制含水量,通常做法是树脂中含水量一定要低,≤0.05%,当所有组分混合后,再根据总含水量的要求添加适量的水。
温度影响
温度是影响树脂增稠的最重要因素,较高温度可降低SMC生产前期树脂糊黏度而利于输送及玻璃纤维浸渍,又能加快浸渍后树脂糊黏度的上升,并达到更高的增稠水平,在SMC制备后,往往要将其送入加温熟化室中加速稠化,以缩短启用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4 20:30
目录
概述
增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