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头鱼
硬骨鱼纲动物
墨头鱼是鲤形目鲤科墨头鱼属鱼类,俗称墨鱼、乌棒、黑鱼、东坡墨鱼等。体长,前部略呈圆筒状,腹面自腹鳍前较平,尾柄部侧扁;头部宽阔,稍扁平;吻圆钝,背面无凹陷,不形成吻突,前段具角质珠星;口大,下位,呈横裂;下唇吸盘宽大,吸盘肉质垫呈椭圆形,其上有一个三角形乳状角质分布区;眼较小,侧上位,位于头后半部近背轮廓线;眼间较宽,平坦;成鱼无须;鳞片中等大;侧线完全而平直。体青黑色,背部色深,呈浓黑,腹部乳白。
基本介绍
墨头鱼(Garra pingi)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墨头鱼属。俗称:墨鱼,东坡鱼,乌棒,黑鱼,鮇鱼。
简介
墨头鱼 Garra imberba( Garman,1912)分类地位:鲤形目 Cypriniformes鲤科 Cyprinidae墨头鱼属Gara,鉴别特征:体延长,前部呈圆筒形,尾柄部侧扁。吻圆钝,前端具角质珠星。吻皮向腹面扩展而盖住上颌,边缘分裂呈流苏状。口大,下位,下唇吸盘宽大。成鱼无须。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其基部末端至尾鳍基的距离;尾鳍深分叉。体青黑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每1枚鳞片基部具黑点,常连成黑褐色不连续的纵条纹。生活习性:刮取附着于岩石上的固着藻类为食。栖息于山区溪流,水流湍急处。种群状况:在云南、海南数量多,广西很少见到。地理分布:中国南方各水系均有分布。
识别特征
体长为休高的4.6-5.6倍,为头长的4.2—5.2倍,为尾柄长的5.6—4.9倍,为尾柄高的8.3—10.2倍。头长为吻长的1.6—2.0倍,为眼径的4.3—7.0倍,为眼间距的1.8—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7倍。
体长,前部略呈圆筒形,腹面自腹鳍前较平,尾柄部侧扁。头部宽阔,稍扁平。吻圆钝,背面无凹陷,不形成吻突,前端具角质珠星;吻皮向腹面扩展而盖子上颌外面,外表具小乳突,边缘分裂成流苏。在口角与下唇相连。口大,下位,呈横裂。
下唇吸盘宽大,其宽度约与头腹面宽度相等。吸盘肉质垫呈椭圆形,其上有一三角形的乳状角质突分布区;周缘为游离的薄片,薄片前面窄,有沟与肉质垫相隔,两侧及后面宽,与肉质垫相连,薄片上具细小乳突。眼较小,侧上位,位头后半部近背轮廓线。眼间较宽.平坦。成鱼无须。鳞片中等大,腹鳍前的腹部鳞片退化变小隐埋于皮下,腹部中线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而平宜,白鳃孔上方延伸至尾柄正小。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其基部末端至尾鳍基的距离,背鳍外绦深凹。胸、腹鳍接近腹面。腹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尾鳍的中点,背鳍起点的后下方,末端后伸越过肛门,但不及臀鳍起点。肛门至腹鳍基较距臀鳍起点为近。
臀鳍外缘微凹,后伸个达尾鳍基,尾鳍分叉较深。咽骨薄且狭小,下咽齿近退化,齿面光滑,顶端尖细。鳃耙短小,排列紧密。鳔小.2室,前室为卵圆形,约与眼径等长;后室细小,其长小十眼径。肠细长,盘曲多次,为体长的10倍余。腹膜微黑。体青黑色,背部色深,呈浓黑,腹部乳白。体侧每一鳞片基部具黑点,常练成黑褐色不连续的纵条纹。鳍均呈灰黑色。
生长环境
墨头鱼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常以肉质的吸盘吸附在水底石块上,属底栖性鱼类。它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以及沉积在岩石表面上的有机物等为食,有时也食少量水生昆虫幼虫。成熟较迟,一般长至3-4冬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5-6月,于流水中产卵。
形态特征
拉丁科名: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拉丁属名: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种 学 名:Garra pingi pingi
中文别名:墨鱼东坡鱼东坡墨鱼乌棒黑鱼,鮇鱼
种英文名:Beardless sucking bard
同物异名:东坡鱼
一般2冬龄鱼能长到20厘米左右,3冬龄可长到24-27厘米。最大个体可见到体长60厘米左右,为同类群鱼类中最大的一种。肉肥厚,多脂肪,味极鲜美,是珍贵的经济鱼类,惟产量不大。
地理分布
分布于长江上游`澜沧江及元江水系。
广西分布区
马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13:0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