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书院位于
滕州市北辛中路2358号。上海通盛花园南门西侧,滕州政务中心往东1公里处,书院为滕州墨子研究中心招引的城市文化综合体。以研究墨子学说,传承墨子精神为己任。是滕州文化旅游的又一景点。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出生于鲁国滕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滕小国,今山东省滕州市)
生卒年不详。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墨子》一书中,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谈辩者谈辩”,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常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
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
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
兼爱》、《
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滕州墨子书院滕州滕州墨子研究中心(滕州市政府单位,负责研究墨子学说,传承墨子精神等建设)招引的文化大项目。项目投资以来得到各级的支持和关注,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建成后,已经成为滕州人了解墨子,传承墨子思想的重点基地,也是外地游客来滕州的重要景点。墨子书院的匾额为山东大学教授、墨子学说重要研究学者姜宝昌老师题写。
分为图书阅览,汉服展示,墨子穹顶(回音壁)、墨子文创产品。据了解,墨子书院共有藏书十万册。其中涵盖了墨子学说和近年来墨学研究学者的各类研究书籍。也有适合市民阅读的各类中外著作。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公益的阅读空间。同时,书院有大量国学泰斗的珍贵化作和各大名校捐赠的文化书籍。其中、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为书院捐赠了国学类书刊数千侧。
二楼国学讲坛采用了国内先进的
全息投影技术,结合古香古色完全还原的古人学习所用的桌椅。再现了当时学习的场景。定期为滕州市民及全国游客提供公益的国学讲堂、墨家思想公开课等内容。
墨子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姓墨名翟(dí),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另一说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贱人”。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他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