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画
画作
墨竹画,即用毛笔蘸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代画圣吴道子,也有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墨竹画因其用笔遒劲、节气高尚,一直以来都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文同郑板桥等皆是画墨竹的名家。
墨竹画在唐代就非常有名,到了宋代已经成为独立画科,至元代则大为盛行开来。《宣和画谱》在“墨竹叙论”中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创作一幅墨竹画,是文人雅事,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往往与山石不分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半生画竹,一生画兰,竹早已经成为广大国画家普遍钟爱的题材和人格的载体。正所谓“画到白头难画竹”,墨竹的用笔难度是非常高的,不通书法、不出笔力则根本无法驾驭。墨竹画也最能反映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虚实相生,有无相成,于留白处生奇观。墨竹画的取景通常是在高处的山坡上向下前方看,这是因为画家须要以此表达自己虽处高位而爱民如子、一视同仁的情操。画出来的竹,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笔笔遒劲,如锥画沙、印印泥,迎风而动,流露节气。
竹是岁寒三友之一、四君子之首,墨竹画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置疑的。它寄托了太多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怀,是东方文明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自国画网黄达建《谈墨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21: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