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
土木工程名词
墩柱,即土木工程中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物的下部承重物。墩柱截面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方形、曲线形、抛物线形等异性墩柱。在公路桥、铁路桥、人行道等桥梁、立交桥匝道桥天桥等工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简介
外观施工质量控制
墩柱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设计与质量管理都对桥梁整体的稳定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桥梁墩柱外观施工质量管理,要从原材料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施工工艺的管理方面出发,并针对麻面、气泡、蜂窝、水印现象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桥梁墩柱的外观达到基本要求。
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及成因
接缝漏浆
接缝漏浆是指在模板的接缝处出现瑕疵,造成了浆液上溢的现象,一般来说,造成接缝问题的最大原因是模板的质量问题,模板的建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模板在桥梁墩柱施工中的使用,例如模板尺寸不符合施工的要求,因此造成模板之间无法正常衔接。同时,操作因素也是造成接缝漏浆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规范操作,从而导致接缝处的螺栓没能拧紧。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阶段加强管控,保证模板的从加工处理到施工使用的可靠性。
麻面及水印
麻面是桥梁墩柱外观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会给桥梁的美观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麻面现象是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的外在表现,甚至会一定程度缩减桥梁墩柱的使用寿命。可以从混凝土的配比环节、养护环节以及浇筑环节寻找桥梁墩柱麻面现象的原因。例如,混凝土的含水量超过规定的范围,会稀释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墩柱拆模之后,会在表面留下凹凸不平的小孔。而水印一般出现于桥梁墩柱的基础桩部分,在桥梁墩柱的底部留存一定的水印。水印现象是桥梁施工中振捣环节出问题的明证,因此能够据此判断,该桥梁墩柱外观施工过程中,振捣棒没有完全解除模板。
蜂窝及气泡
在桥梁墩柱拆模之后,经常会出现蜂窝及气泡现象,一方面,会影响桥梁墩柱的外观。另一方面,还让桥梁墩柱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形成蜂窝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过关,在混凝土振捣环节,没能达到充分振捣的要求,从而造成了结构离析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桥梁墩柱的施工效果。而气泡则是混凝土析水造成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问题,合理的安排维护工作。
表面不光滑
在原材料的配比上,掺杂过量的煤灰及砂石料都会导致表面不光滑,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原材料的把控工作。除此之外,粗汁料易和性差也是造成桥梁墩柱表面不光滑的主要因素,由于粗汁料的长期暴露在外,因此会产生离析的现象同时,粗骨料的含泥量过高也会影响桥梁墩柱外观的平整性,因此粗骨料的含泥量一般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
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控制
桥梁工程墩柱一般用到水泥、混凝土以及细骨料等原材料,加强原材料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桥梁墩柱外观质量。对水泥的选择,将影响桥梁墩柱的表面的平顺程度,因此应当在水泥原材料的各个环节上,保证水泥的状态与质量。例如,在采购环节,应当选择口碑较好的水泥品牌。同时,要根据桥梁工程的实际要求,对水泥的硬度加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与前期准备环节,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水泥的泌水性符合桥梁墩柱的施工要求。’“馄凝土的配比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更关乎桥梁工程的抗压、抗震等性能的使用,因此把握好混凝土的配比,对于桥梁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原材料的选择也要严格把关,由于一些建筑企业比较看重经济效益,因此采用不正当的力法节省成本,采购质量差、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最终导致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不达标的例子不胜枚举,原材料的质量是桥梁施工技术得失的关键,因此在这个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精确把关。而在操作力面也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制作,保证桥梁施工技术得以实施。
生产工艺的控制
生产工艺的控制主要分为个环节,首先应当合理的选择模板。其次应当保证脱模剂的均匀度。自后应当完善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工作。模板施工技术是桥梁施工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力式,主要由前期设计、中期立模与支撑工作流程与后期引人钢筋绑定工作组成。模板施工技术的得失将直接影响桥梁墩柱的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对墩柱外观的光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模板技术的施工应用是桥梁墩柱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的桥梁墩柱结构有南力与北力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模板技术之前需要进行实地,深人研究桥梁工程的环境因素,从地形地貌,到水文地质都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考察对象,做好勘探工作,才能保证模板技术的施工万无一失,从而保证桥梁墩柱外观的质量问题。振捣的主要作用是将桥梁墩柱中的气泡与泥浆消除,从而实现更好的墩柱外观施工效果,一般来说,振捣是通过采用特定的振动器有层次的对施工目标进行振捣,首次振捣尽晕不超过半分钟,然后才进人全面平板式振捣,振捣的过程要避免碰到钢筋,否则会影响钢筋的强度,从而对桥梁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反复的振捣与压实,直到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均匀为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桥梁工程墩柱外观的平整性,来回三次,并通过抹面机整平表面。
施工人员的控制
桥梁墩柱外观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管控,是提高桥梁墩柱外观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当按照桥梁墩柱的施工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性,要明确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背景,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制,建立动态监督制度,能够实现对施工人员的调度与指挥,从而提高桥梁墩柱外观的质量。
大桥墩柱检测技术及病害分析
桥墩柱检测技术及病害分析工作,对于保障和提升我国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与综合运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技术
遵照大桥桥梁工程项目墩柱建结构的实际损伤技术现象,具体制订实施针对桥梁墩柱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施工部分的裂缝现象及材料类型展开调查和检测技术活动的具体方案,同时还要针对桥梁工程项目墩柱建筑结构桩基顶部位置的破坏技术情况及相关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等资料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其中技术资料中主要的作业如下。
(1)全桥的标高数据及相关的控制系统参数;
(2)遵循混凝土裂缝技术观察描述及动态观测建筑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的观测内容为裂缝的整体分布状态、裂缝的开裂宽度数值、实际的连通情况是否良好等;
(3)针对桥梁墩柱纵向结构中的钢材材料,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样检查,查看实际使用数量是否与计划一致,保护层的厚度是否与设计参数符合及桥梁墩柱结构柱体内混凝土建筑应用材料的密实度实现情况。
利用回弹仪对桥梁墩柱结构进行抽样检测,对混凝土材料的表面积张力、表面强度等技术参数进行检查。而在检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材料质量性能时,可通过锤击法来进行检测。以个别抽查方法验证桥梁墩柱建筑结构中混凝土建筑应用材料的碳化实现深度推测。已进入开裂技术表现状态,或未开裂技术状态的墩柱建筑结构中钢筋建筑材料的锈蚀技术表现状态。
病害技术现象的具体引致原因
(1)技术作业人员给出的初步技术判断结论为,导致桥墩柱发生网状裂缝技术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施工季节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在低温施工及低温养生技术现象的直接作用下,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材料发生开裂技术现象提供了直接性的引致原因。
由于在混凝土施工应用材料的浇筑作业过程中,水泥施工材料通常会释放出较多数量的水化热现象,而施工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相对较小,内外温差技术参数表现程度过大,引致混凝土施工应用材料表面发生了显著的网裂现象。
(2)对锈蚀的墩柱钢筋进行开裂程度的对比,并根据实际的开裂程度来对钢筋进行综合判定,其墩柱的纵向开裂情况是锈蚀导致开裂,还是开裂引起了锈蚀。钢筋生锈后,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挤压周边的混凝土而导致混凝土开裂。观察裂缝的实际分布情况可以证明,导致混凝土顺主筋开裂的直接原因就是钢筋锈蚀膨胀。
主筋锈蚀的原因可能为以下两点:
1)在选择加入的外加剂如防冻剂时,选择的外加剂类型、外掺成分以及用量不当,都会导致钢筋腐蚀和生锈;
2)在搅拌沪混凝土的过程中,搅拌不均、振捣不实都是使混凝土中进入二氧化碳,进而削减混凝土的碱性,降低pH值,无法保护钢筋免受腐蚀和锈蚀。
(3)桩头部位钢筋外露,其原因可能为两种:
1)桩头的混凝土材料中混入了浮浆,其长时问受到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以及混凝土高频率的冻融,质地逐渐疏松最红剥落,继而使得钢筋外露;
2)桩头施工技术不规范,没有进行彻底。
设计建议
为了避免桥梁出现病害,在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当对板梁的竖向刚度进行适当强化;
(2)增大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桥桩的保护层;
(3)在施工现场,要尽可能地减小后浇混凝土的总体工作量;
(4)对桥梁横向的整体性进行提升;
(5)对于小孔径的桥梁,在设计时要对其荷载标准适当提升;
(6)在桥梁的支座处应当垫石,并充分考虑更换垫石时所需要的条件;
(7)要结合施工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标高来确定涵洞的位置;
(8)尽量将圆管涵的管径设计值加大;
(9)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碾压填土损伤涵洞所造成的后果;
(10)设计专用的养护和检查通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8: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