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汉语成语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拼音: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成语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成语典故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英勇善战,曾经打败过曹操、曹仁的兵马。周瑜和孙权都很器重他。但是吕蒙没有什么学问,因为他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奔走沙场,练就一身好武艺,可是没读过几本书。为此,鲁肃很瞧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是草莽英雄。
不久,吕蒙当上了偏将军,并且做寻阳令,官职逐渐升高,由于吕蒙认真读书,前后判若两人。周瑜病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部队路过吕蒙的驻地,鲁肃的谋士劝他说:“吕将军功名一天比一天高,您不应该慢侍他,最好去拜拜他。”鲁肃觉得这话对,便去拜会吕蒙。
吕蒙盛情款待鲁肃,酒过三巡,昌蒙问鲁肃说:“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可您有何谋略以防不测呢?”鲁肃随口答道:“到时候再说吧”吕蒙一本正经地说:“当今吴蜀虽说联盟,好似一家,但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怎能不预先想好主意呢?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意奉献绐您。”
鲁肃听了吕蒙的五条密策,不禁惊喜万分,立即站起身走到吕蒙身旁,亲切地抚摸他的脊背说:“真想不到呀,你的才智怎么长进得这样快呀,我以前只知你有武略,现在看你的学识也是十分广博啊,你再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也笑起来说:“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士别三日,就应该刮目相待嘛!”从此鲁肃与吕蒙结成了好朋友。
成语寓意
吕蒙在而立之年开始读书,其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若没有坚强意志力,不可能在繁忙的戎马生涯中攻读史书,增长智谋,后来为东吴收复荆州立下赫赫战功。吕蒙身居高位,仍虚心好学,在将星灿烂的三国时代,称得上是文佐武功的楷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并不单纯就理解为三日,只是说明时间是瞬息的,也是无限的,最易被人忽视的是时间,最令人后悔的也是时间。
古时候,人们生活节奏很慢,一次赴京赶考,就要花去数个月的时间,即便如此,古人对时间还是很珍惜,留下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警句,并留下“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谚语,用来告诫世人,时间是不能白白耗去的。成语告诉人们,作为领导或老板,就得像孙权劝学那样,对部下善于诱导,直言不讳,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超越自我;作为同事、师长或好友,就要像鲁肃那样爱惜人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去掉老眼光和旧印象,抱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开阔胸怀,鼓励别人勇于突破自己;作为自己,就要像吕蒙那样刻苦勤学,不是每个人都能被人“刮目相看”的,但时间可以改变现状,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别人才不会用老眼光和旧印象去看待自己。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分别后,对方进步很快,再相见时,当另眼相看。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分句。
运用示例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四:“贤友前日文字恁般平常,今会场文字甚是高奇,真‘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也。”
鲁迅《呐喊·阿Q正传》:“未庄老例,看见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与其慢也宁敬的,现在虽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为和破夹袄的阿Q有些两样了,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信,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
王火《战争和人》(三)卷八:“她洋洋洒酒一说,使家霆颇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9:2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