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
2022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壬寅年》是中国邮政为纪念壬寅年,于2022年1月5日发行的、志号为2022-1的特种邮票,全套2枚。
发行背景
时代背景
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即生肖纪年的虎年。虎被誉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古有用以调兵遣将的虎符,又有“虎将”“虎士”“虎步”“虎踞”之说,皆含威武、荣耀之誉。民间视虎为扶正驱邪、保佑安宁的瑞兽,从画虎于门的习俗到憨态可掬的布老虎,丰富多彩的虎文化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崇虎爱虎的文化情结里,凝结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对吉祥平安的祈愿。
发行历程
2021年9月16日,《壬寅年》特种邮票印刷开机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中公布了《壬寅年》生肖虎邮票图稿,并启动邮票印制,宣告生肖虎年邮票正式投入生产。
2021年12月1日,《壬寅年》特种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仿印审批目录等情况正式公布。
2022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首发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百虎山”、山东邮政大厦、苏州、新疆首发;“虎蕴吉祥”生肖祈福邮局为各位集邮爱好者提供实寄服务。
制票参数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壬寅年》第一图“国运昌隆”描绘了一只气宇轩昂的上山虎形象;第二图“虎蕴吉祥”描绘了面容温婉的虎妈妈带着两只小虎的温馨场景。
邮票赏析
《壬寅年》特种邮票中虎的形象从“实”出发,得虎之天性,细致诠释了虎的美感。邮票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设计理念,诠释出“国”与“家”的概念;第一图“国运昌隆”矗立远眺、志存高远,传达出国家蒸蒸日上、满怀雄心壮志的含义;第二图寓意儿孙兴旺、家庭美满。《壬寅年》生肖邮票中虎的形象以实为出发,得虎之天性,细致诠释了虎的美感。邮票使用胶印雕刻联合印刷方式呈现,形象细节更加丰富、细腻,在印制工艺上兼具防伪性与艺术性。
版本信息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社会影响
《壬寅年》生肖本票,实现“叠色、方连、折页、喷码、触感”五个首次应用,创新突破,亮点纷呈。 首次展示了生肖邮票叠色印刷、首次以四方连组成邮票内页、首次呈现左右折页形式、首次增加内页邮票荧光喷码、首次使用触感上光工艺。
逸闻趣事
中国邮政同步发布邮票数字化动画,用微信集邮百科小程序AR或支付宝AR扫描邮票图案可进入观看。一图“国运昌隆”,表现一只威风凛凛的虎,穿过森林,奔跑在大地之上,传递出国家蒸蒸日上、满怀雄心壮志的美好寓意;二图“虎蕴吉祥”,动画以一个家为背景,展现丰富多彩的虎文化,画面温馨,寓意瑞虎迎新,阖家幸福、虎年大吉。
邮票邮品
《壬寅年》特种邮票首日封(编号PF2022-1)由书画家、篆刻家容铁与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联袂设计。首日封正面左方图案是一对蓄势待发的幼虎,系冯大中创作的图稿。王虎鸣在设计上是高手,容铁在篆刻上颇有成就。如此强大的阵容来设计一枚首日封,还很少见。首日封整体美观大方、和气致祥,具有浓厚的艺术感。这是三位艺术家通过“国家名片”为全国人民送上的浓浓祝福。
《壬寅年》首日封邮戳设计,容铁借鉴了汉代瓦当、砖雕、印章中虎的造型,将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理解融入邮戳设计之中,吸收了古代印章肖形印大面积的夸张技法,既有汉代瓦当,又有汉砖纹的雕刻镂空。线条的粗细和阳线条的处理都很讲究,注意虚虚实实和节奏动感的变化。用简练洒脱的线条、疏密有致的留白,将虎的刚毅威猛、辗转腾挪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1月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系列性邮品——《壬寅年》原地纪念封,印纪念戳,配合壬寅年原地邮局活动,规格为230毫米×120毫米。
纪念封的主图形为向上、向前奔越的虎,身材健硕,目视前方,寓意国家强大,不断进步;副图为山河,且虎下方的图形呈环抱状,寓意保卫守护,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融合了国画与年画的视觉语言,展现国画笔墨的韵律与年画民间美术的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风韵。内卡用梅花纹进行装饰,在传统文化中,梅花的五朵花瓣分别代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这五福。
 2022年1月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与澳门邮电联合发行壬寅年生肖纪念封,该纪念封为与澳门邮电联合发行的生肖系列第四枚纪念封,编号PFT-4,规格为230毫米×160毫米。
2022年1月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推出PZ系列邮品——《壬寅年》PZ折,编号PZ-199,规格为105毫米×208毫米。
信封与PZ邮折封面的图形为蓄势待发的卧虎,虎目向画面外看去,虎爪有柿蒂纹装饰,寓意事事如意。虎的形象融合了国画与年画的视觉语言,展现国画笔墨的韵律与年画民间美术的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风韵。内页用抽象的线条来表现牡丹花,寓意国家繁荣昌盛。
2021年1月2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壬寅年》拜年封一枚,规格为230毫米×120毫米纪念封文案邀请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老师书写楹联一副,寓意虎年吉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15:39
目录
概述
发行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