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武鸣区传统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壮族五色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
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壮族人民把“打雷”现象称为“雷神”。传说“
雷神”能给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天能司风雨的神灵有五位神将,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东方为天宝雷神,南方为天真雷神,西方为天李雷神,北方为天楼雷神,中央为天箓雷神,统称“五雷神将”。又分东方青色(属木)、南方红色“属金”、西方白色(属火)、北方黑色(属水)、中央黄色(属土)等五种颜色及五行重属,形成了雷与五方、五色、五行在壮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壮族五色糯米饭亦与五方、五色、五行有关,具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意蕴。关于壮族五色糯米饭在史料中多有记载。地方志《民俗编》记载:宋代年间,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十,壮族人民把“五色香糯米饭”做为青年男女定情后的精制节日食品,在对山歌中寻到意中人后,互相交换品尝,以表良缘共定之佳品。清代
顾禄《
武缘县图经》记载:“答歌之习,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三月初一至初十日,……壮族青年男女便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带着定情物和家里精制好的节日食品—五色香糯米饭,给意中人品尝”、“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而壮族山歌“哥妹同吃五色饭,永结良缘共欢畅”在民间也一直被传唱下来。另据《壮族通史》一书记载:自古以来,汉族重视清明节祭扫祖宗坟墓,壮族则定三月初三为扫墓节。因三月初三这天,又是壮族人最大的歌节,故三月三是壮族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日与禁忌”一节中,还详细记载:三月初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带上五色糯米饭和鸡肉以及各种菜肴,到祖宗坟前祭祖宗……三月初三这天,壮族人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山歌。有的人要去赶歌圩,因村寨离歌圩较远,赶歌圩的人都爱用荷叶包着五色糯米饭在路上吃。从这些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壮族人过三月三、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喜欢制作五色糯米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工艺特征
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每年三月三及
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作为祭祀供品和招待佳品,已在民间群众中广泛的流传,形成了民族传统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原料来自天然植物,蒸熟后基本保持了其天然植物的原生味道,既有壮乡的糯米香味,又有纯天然的植物染汁香味,还有特选蒸笼木香味,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形成了壮族文化独特性特征。
壮族五色糯米饭,采用壮乡云香糯米和天然中草药植物液为染料,具有清热解毒等药用功能特征。
工艺流程
制作原料
壮族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原料,除了优质的糯米外,还有五种不同颜色的植物:黑色用嫩枫树叶,又称乌饭叶,黄色用
黄姜或黄花、
栀子,红色用红兰草或大红叶、
什锦叶,紫色用紫兰藤,还有白色,共五色。
制作方法
壮族五色糯米饭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和初二天未亮,甘露还挂满枝叶的时候,人们便上山,到田间野外采摘制作壮族五色糯米饭的各种植物原料,初二下午赶在春雷还未响之前(打雷前),准备好原料。制作时,首先把各色植物清洗干净,用石臼分别捣烂,分别加水煮沸成汁,过滤后用容具(桶或盆)分别装起各种染汁,待染汁凉后,再把壮乡云香糯米分别浸泡入汁内染色,白色则用清水浸泡,需浸泡4个小时以上,五种颜色糯米浸泡软透并完全染透颜色后,分别用筛箕滴干水。待农历三月三在春雷未响前放入早已装好竹篾网的木蒸笼中,按照古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以颜色分层,装笼顺序为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盖上蒸笼盖并锁上插梢,把装好糯米的蒸笼放入蒸锅内,春雷一响,便生柴火蒸煮约3个小时即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壮族“五色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意蕴,对研究壮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壮族五色糯米饭虽然颜色鲜艳,却严格的依照传统的加工方式,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选材只取用大自然中的植物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颜色用的则是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清代《侣山堂类辩》中记载: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黄花饭或栀子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在民间,也有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饭,不怕雷打,能消灾难,能交好运,能治百病,尤其对产后妇女有益”的说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壮族地区独特的风味小吃,壮族五色糯米饭不仅是传统节日的上品佳肴和祭祀供品,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这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农历三月三等传统节日中,广西各族人民都有制作和喜食五色香糯米饭的习俗,这对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许多青年人已不善于自己动手制作五色香糯米饭,而老一辈制作工艺人相继谢世,造成了五色香糯米饭制作技艺后继无人。同时受季节性的局限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野生染料植物也日渐稀少,使壮族五色糯米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但武鸣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这种濒危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传承人物
潘红华,女,2019年10月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黄硕英,女,壮族,1952年生,高中文化,武鸣县城厢镇人,武鸣县壮族五色糯米饭第4代传人,2010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硕英自幼擅长手工技艺制作,特别是民间传统小吃类,据本人回忆,上小学时就得到外婆苏若兰、奶奶李凤英、母亲梁美娥的亲传,熟练掌握多种地方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特别是五色香糯米饭。在校期间常与老师、同学讨论有关小吃制作话题,完整讲述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文革”期间,因
插队等原因,暂停五色香糯米饭的制作。“文革”结束后,重操旧业,其制作技艺日臻成熟,她加工制作的五色香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味道清香可口,在武鸣县一带颇有影响。她广泛传授五色香糯米饭的制作技术,每年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许多群众慕名前来要求指导制作五色香糯米饭,甚至有些群众还请她代为帮助制作,多年来,她直接和间接授艺的徒弟有潘清凤、潘培莲、苏丽芳、李春燕等20多人,使壮族五色糯米饭得到了有效地传承发展。
保护措施
武鸣区文化馆,是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
2003年始,每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期间,武鸣县政府投入了约一万元,制作上千斤五色香糯米饭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国外友人,每年投入2—5万元用于原料的种植和保护传承。
2007年始,武鸣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保护、弘扬五色糯米饭传统制作技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普查工作方案,把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列入保护名录,对植物原料种植和手工艺制作工序、相关器具、制品进行挖掘和保护,还通过创编打造《壮族五色糯米饭》歌舞剧和《壮家五色饭》表演唱文化精品,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地对五色香糯米饭进行保护与传承。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03年,黄硕英参加武鸣县“三月三”歌圩风味小吃比赛,其制作的五色香糯米饭获一等奖。
社会活动
2020年3月26日,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云上歌海活动中,位于伊岭工业集中区的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工作人员也在通过直播向网友们展示节庆美食壮族五色糯米饭独特的制作过程。
2024年4月8日,广西
大化瑶族自治县举行五色糯米饭厨艺大比拼活动,当地民众展示五色糯米饭。
文化轶事
关于壮族五色糯米饭的来历,各地有不同的传说。如相传:古时,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名叫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欲用计使其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当,便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将其捉拿。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要把韦特桂逼出来。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便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
五色香糯米饭的来历,还另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父亲早已去世,他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怕她一人在家烦闷,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而每一次他都带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让她饿了可以随时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习惯被山上的一只猴子察觉了。有一次,趁着特侬到山那边砍柴,猴子便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把一大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抢走。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了糯米饭。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特侬有点无可奈何了。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特侬随手扯着身边的枫叶,想着怎么不让猴子抢走糯米饭呢?突然,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顿时灵机一动,立即动手把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液汁中浸泡。第二天将被染成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在屋里喊: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达咩(壮语,母亲),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清晨,特侬照例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并故意不包裹严实。那只猴子看见这么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便以为特侬在用什么毒物诱骗它,碰也不敢碰,从此再也不来骚扰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并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