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提线木偶戏是广西靖西县一种土言土语、土曲土调的民间戏曲艺术,以题材、表演、唱腔、演出习俗等特色,深受壮族群众的喜爱,流传于靖西、德保、天等一带。靖西提线木偶戏,亦称壮族吊线木偶戏,当地人又称“土戏”,属南路壮戏主要戏种之一。
有业余
壮剧团,1990年,全县有30余个业余戏班。现在已是今不如昔。靖西现在仅存4个木偶剧团:泗梨木偶戏组、靖西县博物馆民俗演唱队、新圩木偶剧队和亮表福巷木偶剧队。1987年,靖西县泗梨木偶戏组到汤峒村演出,不仅全村村民倾巢而出观看演出,而且引来周边村屯的群众前来观看。前来观看木偶戏的人多为老年人且寥寥无几,其他人都去观看其他文娱节目了。观众少,木偶师傅的演出热情也大大降低了,演出天数从原来的7天减为3天,晚上演出也因观众稀少而取消了。不少村民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该村不再有木偶戏演出。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衰落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是指木偶戏内部。按道理,靖西木偶戏应以展示壮族(尤其是靖西本土)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武术乃至某些宗教活动、风俗礼仪和传统节日为主,因为这是靖西木偶戏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深厚基础,但观看过演出的观众会发现,靖西木偶戏的模仿路走得太漫长,农村观众看到的都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隋唐演义》等汉族作品,而少反映壮人本民族特色的剧目,即使是上演民族剧目,所塑造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还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模式上,缺少当今时代气息。正是由于木偶戏题材过于陈旧,缺少时代气息,不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使得热衷于靖西木偶戏艺术的观众越来越少。客观方面主要是指当今的群众有多种需求,他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改变。靖西多山,在没有实施公路大会战之前,大部分村屯交通闭塞,村民因缺少传媒渠道,获得外部信息很少,娱乐活动也少,观看木偶戏表演是他们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等目标的实现,寻常百姓家也有电视机、影碟机等,部分村屯春节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充满现代气息的娱乐节目和娱乐活动吸引住他们的眼球,缺少时代气息的木偶戏自然遭到年轻一代的冷落。
对壮族提线木偶戏进行挽救要做到以下七点:一是深刻认识保护的重要性,重新培植其生存土壤;二是出台相应的法规,用法律法规的权威推动对靖西提线木偶戏的保护;三是加快对靖西提线木偶戏普查记录的步伐,保证普查记录的效果;四是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其生存问题;五是抓好传承工作,让靖西提线木偶戏在传承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六是在内容、木偶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创新之路,使之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七是鼓励专家以及各种层次文化人对靖西提线木偶戏保护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