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声(拼音:s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由“殸(磬的古字)”和“咡(听的古字)”构成,本义指敲击悬磬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各种声音。转作动词,引申为发声、宣布。“声”又指名气、名誉等。“声”作量词用时,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声”由声音引申指汉语语音学中的术语:如声母、声调、声旁。
文字溯源
会意字,图1是甲骨文的“声”,由四个独体形象组成:字左上部的三角形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石磬上部是悬挂磬的绳索或架子;右半部是“殳”字,即人手拿槌击磬的样子;下部是“耳”和“口”组成的古文“”字。“口”也可理解为歌咏的人。这四个独体合起来,便表示了:用手拿槌打磬,用耳去听,听到的自然便是磬所发出的“声”了。
周代时期的声字暂缺。到了战国,字形已和小篆(图3)接近,构件“口”被省去。汉代隶书(图4)和楷书,则是从小篆演变过来的。“声”的繁体字共十七画,书写速度慢。在宋代刊行的《古列女传》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俗体“声”字,以“局部删除”的简化法把这个字加以简化,省去了“殳”和“耳”,只留下了石磬和悬绳装饰物。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于1932年发布的《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公布的《简体字表(第一批)》中都收入了“声”字。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将“声”作为规范简化字收入。
“声”的本义即声音。用现代科学的定义解释就是“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一切物体发出的声响都可称作“声”,如动物的鸣叫、人发出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等等。
一个人如果行为出众,大家经常提到他,能经常听到他的名字,于是就有了“声誉”“声望”“声震四海”等说法。名声兼具褒贬,名声好可以说“声名显赫”,知名度迅速提高可以说“声名鹊起”;名声极差则可以说“声名狼藉”。
“声”又引申专指人的言语,因为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孟子·公孙丑上》:“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焦循正义:“恶声,犹恶言也。”“声”和语音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时“声”指汉语音节中的声母,如“双声”即两字声母相同,又如声韵学、声纽。有时“声”指声调,如四声、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入声。有时“声”指形声字中的声符,如“江,从水,工声”。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
近义辨析
声、音
《说文解字》:“声,音也。”“音,声也。”二字互训,浑言相同,都指声音。析言则有别,“声”指一般的声音,而“音”指乐音。《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上】【耳部】书盈切(shēng)
音也。从耳殸声①。殸,籀文磬。
【注释】①从耳殸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八音之中,惟石之声为精诣,入于耳也。”按:石指磬,可见殸声还兼表义。
说文解字注
“音也。”注:音下曰:声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从耳。殸声。”注:书盈切。十一部。
“殸、籀文磬。”注:见石部。
广韵
书盈切,平清书 ‖殸声耕部(shēng)
声,声音。又姓,《左传》蔡大夫声子。书盈切。一。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部】 声
《字汇》:同𡔝。《正字通》:俗声字。
【未集中】【耳部】 声
古文:殸
《唐韵》《集韵》《韵会》书盈切。《正韵》书征切,竝圣平声。
《说文》:音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礼·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注:声谓乐也。
又凡响曰声。张载《正蒙》:声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声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韵会》:韵书平上去入为四声。
又声敎。《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注:因土地风俗,为立声教之法。
又声誉。《孟子》: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注:声闻,名誉也。
又宣也。《孟子》:金声而玉振之也。注:声,宣也。
又《谥法》:不生其国曰声。注:生于外家。《春秋经传集解》: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注:声,谥也。
又姓。
又《韵补》叶尸羊切,音商。韩愈《赠张籍》诗: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侧,耳若闻啼声。
字形书写
书写提示
❶“士”小“𠃜”大。❷“士”居上居中,上横长下横短,竖在竖中线。❸“𠃜”,㇕(横折)横段在横中线,与“士”首笔横等宽;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末笔撇从横中线起笔,撇向左下格底部。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以上参考资料: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09:41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