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质组
氢含量较高的显微组分组
壳质组是指氢含量较高的显微组分组,包括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木栓质体、树皮体、沥青质体、渗出沥青体、荧光体、藻类体和碎屑壳质体等组分。
简介
壳质组是指氢含量较高的显微组分组,包括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木栓质体、树皮体、沥青质体、渗出沥青体、荧光体、藻类体和碎屑壳质体等组分。
壳质组的特点
低煤化的壳质组在显微镜的透射光下通常为透明黄色到橙黄色,大多轮廓清楚。在油浸反射光下为灰黑、黑灰色,一般有低-中等显微突起。反射蓝光激发下发绿黄色、亮黄色、橙黄色和褐色荧光。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壳质组的轮廓、突起、结构等逐渐不清楚,荧光强度减弱,以至消失。壳质组的氢含量(>6%)和挥发分(50%~97.4%)一般较高,干馏时副产品也较其他两组多。除树脂体外,大多具有粘结性。
渗出沥青体
渗出沥青体在油浸反射光显微镜下较难辨认,其反射色常与产生渗出沥青体的母成分一致,为深灰-灰黑色,低突起;透射光下为黄色、橙黄色、透明-半透明。荧光显微镜反射蓝光照射时,呈黄色、橙黄色、橘红色等荧光。它常充填于裂隙、孔隙和真菌菌质体等的胞腔中。有时在渗出沥青体中可见流动痕迹。主要出现于低-中变质的烟煤中。据泰希缪勒(Teichmifller,1974)推测,这种显微组分是在煤化作用的沥青化阶段(相当于“石油窗”),由类脂组组分分泌出的一种易流动的次生物质,因而它与煤中石油的形成密切相关。
碎屑壳质体
碎屑镜质体,粒度小于10μm。多数来源于在泥炭化阶段就已经被分解了的植物或腐植泥炭的碎屑,很少是由镜质组受压而成的碎片。当它被基质镜质体胶结时,不易区分出来,而与惰质组分或壳质组分一起时,则易于辨认。镜屑体在煤中较少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6:24
目录
概述
简介
壳质组的特点
渗出沥青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