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备(拼音:bèi)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备的古文写作“𤰇(𤰈)”,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箭袋。“备”本义指箭袋,后来,这个字的“箭袋”义假借作“”,又作“”。而“备”被用来指具备、完备。在使动用法中,引申为使具备,即预备、准备。又特指军事上的装备、防御等。
字源演变
备的古文写作“𤰈”或“𤰇”,这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图A)的下方是一个方形的箭袋,上方是一支箭头朝下的箭,箭头伸入到了袋中。两相会意,表示箭插于箭袋之中。它的本义是装箭的工具。还有一种字形在右边加上了“人”,像人背着箭袋,成为会意兼形声字。备的繁体字“備”由此发展而来。金文基本上同与甲骨文(图1、2),只是箭与袋略有变化,但意思未变。小篆中装箭的箭袋没变(图5),而箭变得根本不像箭了。
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𤰈(箙)”这种盛箭器具是开口的,箭尾和部分箭杆露在外面,可以随时抽取。把箭装入箭匣或箭袋,正是出猎或打仗的一种准备,因此“备”可表示“预备”“具备”“武备”之类意思。引申开去,则又可以表示“齐备”,即“一个不缺”。如成语“德才兼备”,谓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两者都具备;“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后来,这个字的“箭袋”义假借作“”,又作“”。而“完备”之义继续由“备”承担。
到楷书繁体,由“𤰈”又讹作“𤰇”;形符“人”旁稳定。一直保持形声结构。楷书简体则取自草书简化体“俻”,“俻”去掉“亻”之后就成为“备”。声旁将整个字定型为“备”,遂使形声之旨全失,成了结构上不可分析的记号。
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叫防备。防备用的设施,叫设备。这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如配备的武器、器材、技术力量等叫“装备”,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叫“军备”等。
备还可以作副词,是完全、十分、非常的意思,这也是从“齐备”义引申来的。如“关怀备至”“备受欢迎”中的备就是非常的意思。
详细字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备—倍
“备”与“倍”是两个同音不同义的字,一般是容易区别的。可是在组成某种特定词语时却有用错的情形,如“倍受欢迎、倍受青睐、关怀倍至,艰苦倍尝”等,其中“倍”应为“备”。“备”是完全的意思,而不是加倍的意思。只是“干劲倍增、勇气倍增、事半功倍”等,其中的“倍”才是加倍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备”强调范围、方面的广泛与全面,“倍”强调数量、程度的成倍增加。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平祕切(bèi)
慎也。从人𤰈声。
𠈍,古文备。
说文解字注
“慎也”注:心部曰:慎者,谨也。言部曰:谨者,慎也。得僃而三字同训,或疑僃训慎未尽其义。不知用部曰𤰈,具也。此今之僃字,僃行而𤰈废矣。𤰈废而僃训具。尟知其古训慎者。今义行而古义废矣。凡许之书所以存古形古音古义也。方言曰。僃,咸也。此具之义也。又曰。藏,敕,戒,僃也。此慎之义也。
“从人,𤰈声”注:平秘切。古音在一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备;部外笔画:10
古文:𠈍
《唐韵》《集韵》《韵会》并平祕切,音避。成也。《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成则告备。
又咸也,副也。《书·周官》:官不必备惟其人。
又先具以待用也。《书·说命》: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僖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又足也。《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又《礼·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
又尽也。《礼·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
又长兵曰备。《左传·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
又搔也。《周礼·秋官》:冥氏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注:须直谓颐下须,备谓搔也。搔音爪。
又姓。
又叶蒲必切,音弼。《诗·小雅》:礼仪既备,钟鼓既戒。戒音吉。
广韵
平祕切,去至並 ‖ 備聲代部(bèi)
备,具也。防也。咸也。皆也。副也。慎也。成也。又姓,《风俗通》云:“宋封人备之后。”平祕切。十七。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①“攵”大“田”小,“夂”罩住“田”。②“攵”,丿和捺相交于竖中线。③“田”,上宽下窄,框内短竖在竖中线左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音韵.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0 13:03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