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美、加、法三国合拍2005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执导的历史剧情电影
《慕尼黑》是美、加、法三国合拍,由托尼·库什纳、埃里克·罗思、乔治·乔纳斯担任编剧,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艾瑞克·巴纳丹尼尔·克雷格等主演的历史剧情片。该片于2005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举行。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参加的运动员及其代表的国家,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以色列也派了一个到当年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尽管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留下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但他们对参加这届奥运会显得兴致勃勃。
运动会开始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然而,1972年9月5号凌晨,几声枪响打破了这份表面的宁静——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成员,闯入慕尼黑奥运村的以色列代表团驻地,两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打死,其余9人被劫为人质。最终,营救人质行动失败,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
由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特工艾弗纳(艾瑞克·巴纳饰)领导,成员包括史蒂夫(丹尼尔·克雷格饰)、罗伯特(马修·卡索维茨饰)、卡尔(塞伦·希德饰)、汉斯(汉斯·齐施勒饰)等5人组成的暗杀小组,开始了“一命抵一命”的复仇式追杀,目标是与运动员被害事件有关的11名巴勒斯坦人。他们不用理解他们暗杀目标的选定方式,也不用明白名单上的人从何来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杀掉目标。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杀手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发行公司
上映日期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该片画面风格没有出现斯皮尔伯格惯用的卡式噪点,画面上更容易让人接受,整体给人较为阴沉压抑的气氛。影片场景和人物服装,以及记录片性质的镜头语言非常有年代和环境的代入感。几段枪杀场景,带有回响的声音效果颇具震撼性,开头的女声背景音乐对影片悲凉的基调做了铺陈,而且多次在片中出现,配合男主角脑海与现实的梦境交错,极大地突出了他内心地痛苦情绪。(新浪娱乐评)
斯皮尔伯格面对影片沉重的话题,并没有把它拍的沉闷呆板,相反,他把《慕尼黑》拍成了一部充满悬疑的政治惊险片。影片对每次暗杀都有详尽细致的描写,而且每次都不同,不像好莱坞电影的夸张做作,而是场面相当纪实。其中一场暗杀的戏份,小组成员为了避免误杀小女孩暂停行动,这场戏通过平行剪切的手法,拍得惊心动魄,既写实又富于象征意义,极具希区柯克的风格。(搜狐娱乐评)
在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里,观众所能感知到的是暴力的肮脏和悲惨,影片刻画了复仇和杀戮的代价,以及这种代价是如何扼杀灵魂的。该片不像大多数战争片或武装冲突那样把杀戮掩埋在其他事情之下,而是严酷的面对杀戮这一话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影片多次出现大量食物的画面,难免不合时宜。更糟糕的是,影片穿插的慕尼黑屠杀的回忆几次出现在男主角的脑海中,可是当时他并不在场,这种错误记忆的悬疑结构在影片中并没有逻辑,不应该作为影片最后高潮迭起的素材。(网易科技转载-《华盛顿邮报》斯蒂芬·亨特评)
该片是一部杰作,具备年度最佳影片的实力。且该片极具煽情力,楼梯的对话戏、结局的双塔剪影等,任何细节都在煽情,可是却没有产生任何负面效应,所有场合均可令人顺理成章的接受,圆熟纯润的技巧完全不着痕迹,这才是斯皮尔伯格最大的能耐。(新浪娱乐转载-毕成功评)
该片是非常好的电影,反映了奥斯卡的水准之高。与话题突破传统的《断背山》相比较,冯小刚导演对反映奥运会恐怖事件的《慕尼黑》更为接受。该片虽然在欧美遭到毁誉参半的评价,但其中人性化的故事处理依然打动人心。(新浪娱乐转载-冯小刚评)
影片把巴以冲突的苦痛推进全球观众的视野,把新闻中习以为常的战后悲惨的画面和数字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里,观众被斯皮尔伯格搞得心智迷乱,时而站在以色列人一边,时而同情巴勒斯坦人。巴以冲突双方不再是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这样抽象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些有生命、有感情、有思想富于人性的个体。(腾讯网评)
参考资料
慕尼黑剧情.电影网.
更多资料.Mtime时光网 —— 影片.
演职人员表.Mtime时光网 —— 影片.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2:39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