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科研机构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建立于1962年,前身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是国家为适应原子能科学技术发展而建立的,是中国专业从事放射医学学科研究, 为核能和射线应用技术开发提供服务较早的科研机构之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2000年改为现名。所长周志俊教授。
发展历史
应国家核战略的需求,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简称“放医所”)于1962年成立,其前身是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陈同生兼任首任所长。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2000年改为现名。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经过几十年来几代放医人的不懈努力,开拓进取,放医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放射医学、辐射防护、放射药学三大板块为一体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电离辐射损伤与防治、肿瘤放射生物学、肿瘤放疗增敏、放射诊疗的防护与质量控制、天然与人工放射性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评价和控制、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新型放射性标记与诊断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丰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
发展情况
建所四十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廿多年来,该所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同时并举,对电离辐射的剂量和效应,放射损伤的修复、诊治与预防等学科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学术地位。1978—2000年间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题、卫生部与其它部委基金题以及—上海市科委等市局级以上国家科研项目17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53项.近年来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文章 66篇,参加编写专著32册,举办廿次业务培训班。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在辐射损伤效应与防治, 放射性裂变产物促排药物与辐射增敏剂研制,核事故生物与物理剂量评估技术,辐射骨细胞衰老机理与细胞因子辐射损伤基础等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
该所现有专业:放射医学、辐射药学增敏药物、辐射防护及老年医学基础研究。
经体制改革后该所现有科技行政人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20人。研究所设5个研究室,1个图书情报室与1个临床部。1986年放射医学学科在本所设立硕士点,1993年又建立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迄今己培养硕士生29名,博士生10名。
本所己与美、日、法等国专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先后共接待58批各国学者,曾先后派出40余名科技人员出国深造或考察;并已与美英日等国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设国际合作项目6项。
机构领导
党总支书记:蒋蕾
所长兼党总支副书记:邵春林
副所长:卓维海
参考资料
简介.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党政领导.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1 09:0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科研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