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复旦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16日,是在原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23年,复旦大学创建心理学系。
1925年,学校创建社会学系;同年,心理学系改组为心理学院。
1929年秋,学校社会学系归入文学院。
1939年,学校社会学系改属法学院,直至解放,抗战期间该系在上海补习部仍隶属文学院。
1941年8月,学校社会学系成立社会研究室。
1949年秋,同济大学哲学系并入复旦大学,在社会学系内分设社会学组和哲学组。
1951年秋,东吴大学社会学系被撤销,15位同学转入复旦大学。
1952年,因全国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被撤销;同年,心理学学科停办。
1979年,复旦大学成立经济学系人口研究室。
1983年,学校开始招收人口学专业本科生。
1984年,学校设立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同年9月,学校哲学系成立社会学教研室。
1986年11月,学校哲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
1988年10月11日,学校恢复重建社会学系。
1992年,复旦大学成立人口学系。
1993年初,学校撤销人口学系,同年合并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形成一系一所的建制。
1994年,学校社会学系隶属法学院。
1995年11月,学校社会学系独立建制。
2000年11月,复旦大学法学院重建,社会学系成为学校直属系。
2004年11月16日,原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建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成立,在保留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建制的基础上,新建了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恢复心理学系。
2005年,学院在人口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
2006年,学院设立人类学教研室。
2011年10月,学院成立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
2014年,学院在社会学系人类学教研室基础上建立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3个本科专业,1个本科第二专业。
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
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
本科第二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管理方向)
学科建设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社会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
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学,老年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心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学,老年学,社会保障,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应用心理、社会工作
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社会学(B类)
师资力量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76人,行政人员10人;有教授31人;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有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领军人才2人、曙光学者4人、社科新人4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浦江人才20余人;多名教师担任中国社会学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中国教育社工协会、上海市社会学会、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心理学会、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担任国家部委或上海市决策咨询顾问。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彭希哲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梁鸿任远
中国高被引学者:张力(2019年)等
上海市领军人才:胡安宁
上海市曙光学者:梁鸿、沈可、胡安宁等
上海市社科新人:沈可、胡安宁等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胡湛等
上海市浦江人才:朱勤、沈洁、李晓茹、周楚、陈琳、陈侃、杨锦绵等
教学建设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社会调查方法多功能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社会政策模拟实验室以及社会调查研究基地等多个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基地;设有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与高级人才发展中心;有国家级示范或精品课程多项。
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干部教育培训中心(2013年)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高级人才发展中心(2016年)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发展研究》(与加拿大女王大学合办,2009年)等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西方社会思想两千年》(2018年)等
合作交流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已与香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校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等20余所学校,建立了互派访问学者、学生或合作研究的项目。
2001-2009年期间,学院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合作举办了社会工作硕士(MSW)和社会行政管理硕士(MSSM)两个学位项目;2011年开始,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每年合作举办全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青年领袖人才培养暑期班;2012年,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合作设立“复旦大学-UCLA社会生活比较研究中心”;2015年开始,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复旦—华大社会工作—社会政策(MSW-MSP)双学位项目;2016年与芬兰东芬大学合作创办了“复旦—东芬儿童保护研究中心”,2017年,复旦大学和东芬兰大学合作的ERASMUS项目得到欧盟资助。
此外,学院先后开办了“全球化背景中的社会比较视野”(复旦-瑞典大学)、“发展研究”(复旦—女王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复旦—加州大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主办或承办了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学理论创新高层论坛、人口变动与城乡发展高端论坛、中国文康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等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人口研究所和人类学民族研究所;有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上海市浦东-复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基地、中国老龄协会复旦大学老龄科研基地、“十四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学理论创新基地等十余个国家部委、上海市以及校级研究基地、平台和中心;与哈佛大学合作建有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基地
上海高校一类智库: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学理论创新基地
研究成果
据2021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和研究生获国际、中国国内科研奖项数十项,主持国内、国际基金项目百余项;教师主编的连续出版物有《社会学刊》《复旦发展与政策评论》《复旦人类学评论》《复旦社会工作评论》。
(注:以上内容来源)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标识以红色为底色,由“社”字的变形与学院英文名缩写组成。
社团文化
学院曾组织开展社会人节、教学实践、毕业生植树活动等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历任领导
彭希哲梁鸿、刘欣先后任院长,沈兰芳、严峰顾东辉、尹晨先后任分党委书记。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专业设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21:59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