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土地
1937年艾青创作的现代诗歌
《复活的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的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在心中引起的感触,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的气息。诗的后两节,整个情境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全诗整体地给人的艺术审美力量,不是一般的象征色彩,语义和意向是十分的现实的。
作品原文
复活的土地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沪杭路上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国内群情激愤,敌忾同仇,有力地阻止了统治当局的卖国投降的政策。作为一个与时代共命运,对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有深切体察的诗人,艾青自然以他敏感的心灵感受到了发生在我们古老国土上的巨大变化。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
文学赏析
《复活的土地》虽不足三十行,却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大诗。诗人以浑朴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誓言,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而深刻地勾勒了出来。
诗人真切的预感,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多年积郁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他的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最细致而敏感的神经。他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法国散文大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心骚动的影象”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过,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这一闪的火花使他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
一首大诗,如一条泱泱大河,因为它深沉和宽阔,常常显得异常的平稳和浑厚,听不到流动的声音,更没有闪动的浪花,它的流动所形成的姿态是整体的,自自然然的。《复活的土地》就具有这种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的气韵和冲激心灵的力量。它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散文的,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因为任何细碎的形容词在这首诗里都必然地显得太小太浅,就连诗人久久负伤的心和多年遭受的屈辱和苦难,都毫不犹豫地一笔拂去了。然而展读这首诗,平静而庄重的词语,仍让读者强烈地感到震撼心魄的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他所显示的气韵与节奏,是那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般的脚韵无法办到的,它是宏大的交响乐章。它是一个民族赤热的胸膛和复活的土地深处血的漩流和脉息。
从字面上看,《复活的土地》的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在心中引起的感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情境是十分的恬静。然而诗人决不是以观赏的闲情描写田园风光,它的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的气息,预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
有论者把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仅仅归结为象征的手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整体地给人的艺术审美力量,绝不是一般的象征色彩,从第一节的四行诗起,语义和意向就是十分的现实的。诗的最后的两节,整个情境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诗人诚挚的自白和决心,顿然使全诗昂奋地飞腾了起来,读者的情绪也随之激荡不已,并感悟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以及迎接战斗的严峻的意义。
名家点评
诗歌评论家叶橹《艾青诗歌欣赏》:“《复活的土地》除了它所体现的那种对生活的新鲜而富有诗意的具体感受而外,在构思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它把诗人的‘情绪’和‘意识’渗透到诗句的字里行间,使读者自然而然的不但被他对生活的诗意描绘所浸染,而且接受了他的“情绪”和“意识”的自然牵引而达到艺术目标的彼岸。”
湘西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向远:“艾青写了诸如《复活的土地》……等诗,这些诗,情绪激昂,豪言满纸,基调十分高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当代作家刘心武《艾青诗选》:无论是语句,还是创作手法,这首诗都很有特点。诗中的意象有“繁花”“茂草”“百鸟”“播种者”“战斗者”等,这些意象在视觉上具有直观性,使主题表达得更加透彻、华丽,富有美感;形式上,诗句错落有致,有一种建筑美,整首诗读起来节奏流畅,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这首诗蕴含着强烈的艺术审美的气韵,每一行诗句都在预示土地的复活和全民族的觉醒,很容易触动读者的心灵。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被称为‘中国诗坛泰斗’。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作品有:诗集《北方》《他死在第二次》《黎明的通知》《走向胜利》《启明星》,长诗《向太阳》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09:4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