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汉字典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夏汉字典》首版于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李范文。
内容简介
1997年版的《夏汉字典》,被誉为破译西夏文字、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金钥匙”,但遗憾的是西夏人撰修的《同义》、《同音》背注手抄本、《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合编》以及《五音切韵》等重要字书、词书和韵书,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未能收入。作者经过10年努力,终于完成增订任务。新增加内容10万余言,共计160余万字。
据统计:初版共收单字6000个,其中异体字155个,实际上共收5845字,这在当时算是西夏字的总数。经过10年来的验证,发现未识的130字,误译、误释的54字,讹体26字,声韵不详的13字。作者根据新的资料一一作了译释和考证,使字典日臻完善。
增订《夏汉字典》将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将成为21世纪西夏学的又一里程碑。
获奖情况
2002年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成书背景
西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前后不足两百年。但是西夏文化是高度发达的,这一点为世人所共识。在文字方面,西夏统治者为增强国家凝聚力,发明了一种特有的文字形式——西夏文,以区别于吐蕃文或汉语。与此同时,西夏的统治者及学者们对大量的文化及宗教读物翻译成西夏文印刷出版。由于党项族伴随着西夏文明的湮灭,西夏的语言文字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西夏文化的研究并未系统展开,一些历史文物也未得到妥善保存,当时西夏语言、文化的研究主要由欧洲学者进行,唯 一的西夏文字典也是俄语版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对西夏文化、西夏语言的研究迅速取得了大量成果,开始赶超俄罗斯在西夏学研究方面的主导地位。享誉海内外的西夏学专家李范文就是这批学者中的领头人物。而《夏汉字典》更是李范文教授一生研究西夏学之心血成书。
《夏汉字典》
《夏汉字典》一书的编纂工作可以肯定是十分艰辛的,在编纂过程中,由于西夏文字的电子排版、录入问题尚未解决,作者的大部分工作是靠手工方式完成的。
《夏汉字典》含有两种不同的检索方法:在正文中使用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在附录中使用的是按基本笔画次序的检字法。作者提供了这两种检索方法,已尽可能地考虑到了读者的使用范围。
在西夏字注音方面李范文先生也显得比较慎重,深入参考了克平(K.B.Kepping)至 今还在使用的聂立山(N.A.Nevski)、西田龙雄(Nishida .Tatsuo)的注音资料,在具体注音时李范文先生还 根据台湾学者龚隍城的建议作了修改。几个学者的西夏字注音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注音符号转写的细节方面。当然,根本问题还是西夏字注音何以为正确的常识问题。
相对而言,西夏字意的研究较之西夏语音学的研究开展得更为成功一些。《夏汉字典》正是学术界期待已久的一部基础性的工具书,借助这部新字典我们可以释读除西夏语言学方面以外的任何西夏文献。在无须确定西夏语性质归属的情况下,我们直接通过《夏汉字典》释读西夏文的遗留文献,并用之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从多种角度看,《夏汉字典》的学术价值已经超出了其本身拟音的范围。此外,《夏汉字典》为今后实际解读西夏文字提供了最重要的工具。
《夏汉字典》潜在的学术价值极为丰富,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就出版本身的业务来说,若以个人之力是困难的。由于能够认读西夏字的人极少,全世界恐怕不足二十人,可以想见该书的发行范围比较有限。当然西夏学每一相关学科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西夏学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现有的专家学者中有不少已经退休了,李范文教授也年事已高,而后继者又面临着断层的危险,这是令人不安的事实。
作者简介
李范文,为了自己热爱的西夏学研究事业,30岁时离开亲爱的妻子,从首都北京来到西夏故都银川。在这里,他一干就是46年,历经风风雨雨,写出了数千万字的西夏学著作。
在采访之前,这位被称作西夏学泰斗的老先生曾给过记者一份《工作计划》。在这份计划里,李教授罗列了包括《西夏学大辞典》、《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西夏文献》、《夏汉字典》的修订,《简明夏汉字典》、《西夏语与木雅语比较研究》、《西夏研究》等书籍的出版事宜,总字数达到1000万字。李范文教授把工作计划一直定到了2008年,把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献礼都计划在内了。
2006年5月9日,记者在银川市兴庆区中卫巷一幢很古老的楼房里见到了李范文教授。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教授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已经住了20多年了,也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近7部西夏学著作。
参考资料
夏汉字典.豆瓣读书.
夏汉字典. (豆瓣) .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8 07:3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