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
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
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夏至这天,在社区里的面食店,手擀面、鲜切面销量都会上涨。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还是愿意吃自家做的手擀面、抻面。老北京人吃面可是有讲究,要说花样那就更多啦。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调上炸好的酱,讲究点的拌上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再就两瓣蒜,嘿,这
老北京炸酱面吃起来那叫一个香!或者,用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酱拌面,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
黄县(今
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
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
招远吃水饺,
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
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
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
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每年
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
夏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
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可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南半球正值
隆冬。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在广东、
广西、云南等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因为太阳垂直照射,就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重庆虽然不在北回归线上,但大家在正午时分看自己的影子,也会见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
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变短。夏至日过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
韦应物的《
夏至避暑北池夏季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