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
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书.
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
明
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自非邀福,夔龙何克袭休,
申甫经营
意匠。”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
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夔者,见于《书·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
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
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青铜器纹饰中,凡是较粗大的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称之为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