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街
1983年王好为执导的电影
《夕照街》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王好为执导,迟志强张国民宋晓英等出演,于1983年9月12日上映。
剧情简介
北京城里有一条被称为“夕照街”的胡同,住着几户普通的人家。他们中间有终日盼望能有个工作,挣了钱给守寡的母亲买件新褂子的待业青年石头;有一心想办个服务社,好让北京人吃上失传多年的京味老豆腐的退休工人郑万全;有等待着分到新房,买一张像样的写字台的模范教师王璞夫妇;有发明了新式爆破法的推土机手吴海波和女医生周燕燕;还有扑克迷老孙头;爱养鸽子的小二子;一心想到外国逛一圈的小娜姑娘和她那个绰号“万人嫌”的父亲——成天幻想给女儿找个华侨对象的李鹏飞。
经过种种努力,夕照街的人们终于实现了各自美好的愿望。石头有了工作,石头妈也盼到了丈夫的冤案得到平反;王璞夫妇如愿以偿合家团聚;郑万全的京味老豆腐终于问世;吴海波和周燕燕好事多磨,最后也喜结良缘;唯有那“万人嫌”处处想占便宜,反而自食其果,上了诈骗犯的当;单纯幼稚的小娜姑娘,在邻居们的帮助教育下,也从歧路上返回到温暖庭之中。
夕照街即将拆迁盖高楼,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们难舍难分。他们留恋昔日的大家庭生活,然而更向往美好的未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王好为的童年是在北京胡同四合院度过的。在他心中的四合院是最具人情味儿的地方,而且也很美很干净,更令他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四合院的人情。因此,看到《夕照街》的剧本后,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然而,该片的剧本是散文体结构,人物众多,却没有总的戏剧冲突。为了使影片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王好为回忆自己初读剧本时的感觉,认识到影片应该凭每节戏的生活情趣、人物关系、性格之间的对比较来吸引人,这成为他在拍摄时的着力点。
演员选择
在选演员时,导演不注重外形,他希望片中出现的人物就像大街小巷常见到的一样,既普通又各有特点,使人一下子记住。小娜的几个人选,有的很漂亮,有的表演经验丰富,但王好为还是决定由当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三年级的学生刘岩扮演小娜,因为她属于小家碧玉型,不洋不俗,而且很熟悉北京小胡同的生活。
除了气质,演员的表演配合度也是导演选择演员时衡量的标准。燕燕的扮演才宋晓英在试镜时身体不好,形容憔悴,只是备用人选。但当导演询问吴海波的扮演者张国民,他会“爱”上哪个时,张国民选择了宋晓英,表示与别人配戏毫无情绪。于是,王好为就选定了宋晓英。
布景美术
因为《夕照街》写的是一个要拆迁的胡同里三个院子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打造一个即将发生变化的拆迁区的典型环境,在采景期间,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美术师等兵分三路,骑着自行车一个胡同、一个胡同挨着找,到一个胡同就问人家居委会,一直折腾了40多天,最后确定位于新街口、沙滩、定阜大街的这三处的四合院为电影的主拍摄地。
他们选的作为夕照外景的胡同有槐树、几个院门、阴沟地、共池和公厕,基本提供了戏的调度支点,为了增加北京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他们用旧砖头加工了破败的影壁墙、门楼和花池,把一个门口改成街道纸盒厂,用旧石磨在槐树下搭了一个小桌。同时,剧组力求在杂乱的院落中能让观众看出原来四合院的特色并让它们在造型上有所区别,如郑万全的院落宽畅,花木多,因为郑是个勤快的退休工人,夫妇俩爱养花,他的院子是街道居民经常聚会之地;王璞、石头的院子狭窄,拥挤,住户较多;李鹏飞、二子的院子是两进深的后院,有垂花门,保留较多典型四合院的特点。在室内陈设方面,剧组也力图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身份,郑万全家整洁,挂着字画,养着盆花和金鱼;吴海波是个离婚男子,屋里凌乱,到处是有用的器具和无用的杂物,窗玻璃被震裂,糊着纸条。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该片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普通人,挖掘平凡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地。影片取材于北京一条小街道里几户居民的凡人小事,看似散乱,却有一根红线把这些散珠碎玉穿缀起来,使之浑然一体,流光溢彩。这根红线就是蕴含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从影片中不但可以得到很好的艺术享受,更可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原《文论报》主编龚富忠评)
该片之所以流溢出浓烈的生活感,首先是因为它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长,通过对生活外部现象的多侧面描写展现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的憧憬和面望。影片没有采用一个故事接连另一个故一听接力赛式结构,而以另一种大开大阔、跌宕起伏的松散形式,将几条情节线索平行展开,让十几个人物同时行动,使现实画现不断转换,故事事件不停发展,喧嚣繁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该片的生活感同时来自它对多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而一些看似闲笔的小穿插不仅在精微处对人物个性又加点染,而且大大丰富了艺术形象的生活情趣,收到既传神又耐嚼的效果。编导们精心刻画的形象特征辅之以演员称职的表演,异常强烈地打动了观众的感情,使其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繁复与生动。该片吸引观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以喜剧的幽默和正剧的严肃相交叉的艺术手法,调动观众的判断力,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观众立体式认识生活、娱乐中加深理解的艺术口味。该片的基调是对真善美的讴歌,但编导并没有忽视对落后意识和进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所引起的各种冲撞及在人物身上的不同反映,而把正面人物和滑稽人物,可笑的事物与严肃的事物搁置于一个彼此关连的整体空间,让他们相互斗争和对照中显示其肯定或否定的意义。(《电影文化》评)
该片总体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把现实生活中色彩缤纷的横断面,用细节和情节片断艺术地组接而成,初看,确有使人应接不暇之感,随着剧情的发展,时空的变幻,却清晰地领悟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果说该片是一部市街变迁的交响乐,那么,影片中那众多风采各异、精神境界不同的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的波澜,就是组成这部交响乐的音符和旋律。该片的总体结松看来有点“散”,但却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圆。通过影片,观众可以看到创作者们在电影结构上力求创新的胆识和努力,可以深刻地体味到影片所阐述的思想内涵。尽管在结构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但是该片艺术生命的花树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土壤上。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抒情的艺术细节、鲜明的地方特色,挖掘了普通人的心灵美和相濡以沫的人情美。(《呼和浩特晚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02:24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