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花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
月光花(Calonyction alba L.),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缠绕大草本植物。月光花有乳汁,茎圆柱形,平滑有软刺;叶卵形,先端长锐尖,基部心形;花冠白色,瓣中带淡绿色,芳香,夜间开放;果卵形,有锐尖头;花果期7—10个月;月光花的白色花朵形似满月,大而美丽,因在夜间开放,故得名。
植物学史
月光花的白色花朵形似满月,大而美丽,因在夜间开放,故得名。
形态特征
一年生、大的缠绕草本,长可达10米,有乳汁,茎绿色,圆柱形,近平滑或多少具软刺。叶卵形,长10-20厘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有角或分裂。
花大,夜间开,芳香,1至多朵排列成总状,有时序轴之字曲折;萼片卵形,绿色,有长芒,3片外萼片长5-12毫米(除芒),芒较长,内萼片长7-15毫米(除芒),芒较短或无;花冠大,雪白色,极美丽,瓣中带淡绿色,管长7-12厘米,宽约5毫米,管上部不扩张或微扩张,冠檐浅的5圆裂,扩展,直径7-12厘米;花柱和雄蕊伸出花冠外;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管,花药大,基部箭形,淡黄色;花盘环状,厚,肉质;子房长圆锥状;花柱圆柱形,白色;柱头大,2球状。蒴果卵形,长约3厘米,具锐尖头,基部为增大的萼片所包围,果柄粗厚。种子大,无毛,长约1厘米,宽7-8毫米。
主要变种
裂叶月光花(Calonyctionaculeatumvar.lobatum(Hall.f.)C.Y.Wu)叶3裂,两面不被毛。浙江四明山、中国云南昆明见有栽培。
产地生境
原产地为热带美洲,1979年以后广布于全热带。中国分布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通常栽培,也有野生的。月光花喜日光充足的环境,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宜少于4小时。不喜水湿,喜疏松、肥沃的壤土。喜温暖,不耐寒,在18-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较好。
繁殖方法
月光花繁殖方式通常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春播种子,育苗移栽。先把种子在清水里浸泡2-3天,点播于露地或盆土中,浇透水,覆土1-2厘米厚。盆面覆盖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湿保温,置向阳处。有两片真叶并展平时,即可带土坨移植,每盆、每窝2-5株。
栽培技术
移植时施足基肥,置荫处3-4天,待缓苗后置室外向阳处。如需牵藤,可在植株附近插竿、牵绳,任其茎攀竿缘绳,在合意的地方布下绿荫,绽放花朵。如不需牵藤,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摘去顶芽,促生下部分枝;当分枝长达18厘米左右时,再摘去顶芽。经过4次摘心后,植株已成丛直立。只要浇水、施肥及时,并随时摘除残花,不使结实,可开花到深秋。浇水以保持土壤潮湿,不使干旱或积水为宜。夏季植株生长茂盛,蒸发量大,宜在每天早上和傍晚浇一次水。孕蕾后,每周追施稀薄液肥一次,或用发酵变酸的淘米水,既当追肥,又当浇水用,效果也很好。根外追肥用0.05%的磷酸二氢钾,每周一次,喷布叶子正反面也行。
主要价值
观赏
月光花栽培供观赏,月光花还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材料,在夜花园中,白色大花果香气扑鼻可点缀夜景,为晚会增彩,还可作夜间监时的切花。月光花花大,洁白素雅,盆栽可用于阳台装饰,适合庭院、公园等小型棚架、花架栽培观赏。
食用
月光花的肉质萼及嫩叶可作蔬菜,干花可做汤及点心。月光花嫩叶可炒食,花晒制花后可泡茶。
药用
月光花全草或种子均可入药。全株:治蛇伤。种子:治跌打肿痛、骨折。《青海省兽医中草药》记载月光花:“治牛马风寒咳嗽”,《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风湿性关节炎”,可解表止咳,祛风止痛。
经济
厦门大学植物激素研究小组从月光花的茎、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月光花素,它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胡萝卜等十余种农作物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对甘薯、马铃薯、花生等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在第十届(1979年美国)和第十一届(1982年英国)国际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学术交流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月光花素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能调节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作物生产上应用可获得丰产。由于它是纯天然制剂,无毒副作用,即使长期大量使用也不会产生毒害,因此比人工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种危害
2013年,《中国入侵植物名录》将月光花定为3级入侵植物。
参考资料
月光花.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裂叶月光花.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