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湛江市
徐闻县有两座“外翰第”:一座在县城城墙路,一座在城北乡那练村。所谓“外翰第”即是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的意思。
徐闻县城“外翰第”:沿登云塔往民主街北约300米处,便是古代
徐闻县城——宾朴古城的东门。北距东门50米的地方,有一座门楼,门楼有匾,题“外翰第”三个墨字,阳文,笔墨饱满,苍劲有神。自门楼入内,可见两座四合院古建筑位于北侧,花圃、石湖、廊门古色古香,米兰扬花,绿藤缦绕,洁静清幽,厅堂内墙上,依旧新塑麒麟、梅花、鹤松,使人顿悟到这宅似是书香人家。看门楼和厅堂雀桃,便知屋主先人曾有朝廷俸禄。左侧图口院,入门口门楼,匮题“蕃椒”两字。其意是祈求子孙蕃衍,且塾读经书进取功名的意思。此宅院由清代光绪年间岁贡生韩之潮所建。韩之潮是清光绪海南琼山县教渝。所谓教谕,当时在县学中任职,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贡生,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的意思。清代科举制度中有
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这五种贡都算正途出身。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是清代买官跑官的典型。岁贡,又是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肆业,称为岁贡。因挨次升贡,又称挨贡。那么韩之潮可算当时颇有功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贡爷”。在当时贡爷可以穿着长衫子(马挂)搧扇子、骑马子、坐轿子的人物,显赫一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县政府陈桐命令拆城抗日,作为屏障可依的城墙被毁,“外翰第”暴露无遗。1943年,日本侵略军进占县城,日军在外翰第内住了两年,临撤退时,把院内所有桌椅家俱搬出院庭里烧,烧了几天几夜才完全烧毁。韩家男女老少被迫逃到乡下边坡甲园,于农历1945年8月15日(即中秋节)过后才回县城,回到家宅,劫后情景,满目疮痍。 韩之潮去世后,后代子孙颇能秉承先祖衣钵,读书识礼。如孙辈韩少南,曾就读于西南联大(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被迫移到云南昆明联合办学,即
西南联合大学),后在两广考试院、重庆的民国行政院任机要秘书职。据说民国政府对日抗战的宣言草稿就是时任行政院秘书的韩少南起草的。 1949年初,解放战争的风云席卷徐闻,县城一大批革命青年学生在中共徐闻地下组织的策划下,到下洋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韩家大院的韩龙光、韩文光、韩少秋兄弟几人也跟随着他们到半岛公学,学习了二个多月,又分配到各地参加区乡的支前工作,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徐闻县那练村“外翰第”: 那练外翰第位于城北乡那练村东,坐北向南,是清代嘉庆年间,由那练村人、拔贡骆子然所建。骆子然考中功名但不出仕,而是从事经商,成为县内有名的大财主;那练村外翰第全高约7米,门框高约3米,分为两层结构,上层主要为优质木料构成。上层有3个瞭望窗口,正中为大圆窗,寓意为主人吉祥及怀鸿鹄之志的意思。圆周的两边是四方形的瞭望窗口两个。下层由条石块及方块石精砌而成,外翰第的顶端为砖瓦结构。两边雕刻精细,图案相当美观。骆子然之后其子孙富甲一方,其后裔骆大美民国时期也是县内巨富,据说有一日骆大美曾来到自已的庄园中察看,发现有一少年眉清目秀,气势轩宇,有成器之材!于是骆大美收该少年为义子,并赞助其入学堂读书,后来,该少年果然成就大业。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国民党陆军中将、湛江市第四任市长何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