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瘤指生长在外阴部的各种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外阴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头瘤、汗腺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及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以外阴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占外阴癌的90%,其余还有外阴黑色素瘤,外阴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
病因
1.外阴感染
如性传播性疾病,病毒、细菌、滴虫、
真菌等,月经引起的外阴炎。外阴是初发部位和好发部位。
2.机械刺激
如不良卫生习惯、外阴污垢、内裤太紧、汗渍刺激等。
3.过敏性外阴炎
由洗涤剂、化妆品、阴茎套和药具等引起的过敏皮炎。
4.阴道内异物
长期安放子宫托、异物残留阴道而感染刺激外阴,发生肿痛。
5.尿液与粪便的刺激
尿疾、粪便、糖尿病患者的糖尿刺激。
6.全身疾病
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丘疹性银屑病等。
7.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癌、阴道癌等。
8.外阴巴氏腺脓肿
9.不明原因的外阴痛
外阴前庭肿痛伴尿频、尿急、尿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清楚。
10.外伤后血肿
也可引起较严重的肿痛。
临床表现
1.早期信号
(1)白斑外阴部有微小、光润的白色斑点或条纹,后相互融合成肥厚而有光泽的乳白色斑,触摸时有硬结、粗糙之感。
(2)结节外阴部有黄豆大小的结节或乳头样肿物,同时其周围伴有瘙痒。
(3)溃疡若女性外阴部出现久治不愈的凹陷硬底溃疡,且伴有疼痛、出血,多为女性外阴癌信号。
(4)瘙痒在排除念珠菌感染、阴虱、疥疮、阴道滴虫病等引起的女性外阴瘙痒症后,若外阴瘙痒久治不愈而又查不出原因,呈顽固性奇痒者,应考虑到女性外阴癌。
2.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乳头瘤、纤维瘤、脂肪瘤、汗腺瘤等。
(1)乳头瘤多发于大阴唇或阴阜的单个肿块,表面有细而密的乳头,质地略硬。恶变率高。
(2)纤维瘤多发于大阴唇单发的硬性结节,并逐渐长大成为带蒂的实质性肿瘤。
(3)脂肪瘤来自于阴阜及阴唇部的脂肪层,大小不等,生长缓慢,较柔软。一般无症状,恶变的可能性小。但可因其体积较大而有行动不便或性交困难等。
(4)汗腺瘤来自于大阴唇及会阴部的大汗腺,一般为1~2cm大小。肿瘤生长慢,无症状。少数可有癌变。
3.恶性肿瘤
外阴鳞状上皮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多发于阴唇、阴蒂和会阴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与性病(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和阴道滴虫病)共存率高;由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发展为浸润癌;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损害有关,如肾移植后、红斑狼疮等;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湿疣均可发展为外阴鳞癌。
早期局部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或溃疡,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瘤,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肿瘤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但多数患者病变前已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晚间为重;外阴白色病变等。
检查
常规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有助于发现外阴肿瘤患者是否伴发阴道癌、宫颈肿瘤或宫体癌。而细胞学涂片检查对外阴肿瘤的诊断约有50%的阳性率,直接从病变部位刮取材料或局部组织印片作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诊断
对于外阴瘙痒、白斑、尖锐湿疣等经一般治疗无效,尤其是发生小结节、溃疡或乳头状赘生物等,应警惕有发展或已成为外阴肿瘤的可能。因此,必须及时行局部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是外阴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取材时务必得当,宜在可疑肿瘤组织的非坏死处活检,以免遗漏诊断。对于活检结果可疑者,应再次取较深部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溃疡、外阴乳头状瘤、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外阴肉芽肿、外阴结核等,大体与外阴肿瘤不易鉴别,须在甲苯胺蓝染色后进行活检,明确诊断以资鉴别。
治疗
治疗大致有药物、激光、放疗和手术方法。针对外阴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用5%的5-氟尿嘧啶软膏涂于病灶处,但失败率为50%。抗癌药可作为较晚期癌或复发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为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也可采用盆腔动脉灌注给药。
2.手术治疗
手术为首选方法,采用外阴广泛性根治术和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除术,疗效良好。
3.放射治疗
外阴癌放疗指征为:①不能手术或手术危险性大的,癌灶范围大不可能切净或切除困难。②晚期病例先行放疗,待癌灶缩小后,行较保守的手术。③复发可能性大,如淋巴结、手术切端癌细胞残留,病灶靠近尿道及直肠近端,既要保留这些部位,又要彻底切除病灶者,可加用放疗。放疗采用体外放疗与组织间插植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