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楼房
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多层房屋一般为4-8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优势
居住环境清幽惬意
从容积率来看,多层住宅的容积率—般在1.0左右,而高层住宅的容积率普遍超过2.5。相比之下,更多的社区资源、绿地、健身设施、会所资源会平摊到多层社区居住者头上。在多层社区内,环境更清幽、宁静,这种少有喧嚣的居家氛围,正是众多购房者所期待的。
公摊面积小
高层住宅由于有电梯、电梯候梯间、地下室等公建部分,需分摊的公用面积比多层更多,实际得房率相对较低。按常规比例,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为总面积的8%-10%,而高层住宅达到了15%—25%。
通风采光好
由于多层住宅一般为板式建筑,从房型构造格局上看,多层住宅要好于高层住宅。由于构造结构上的原因,一般多层住宅坐北朝南,室内使用面积多,房型合理,大开间容易隔开装修。而高层住宅一般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加上又考虑几部电梯的位置,因而户型设计稍难一点,装修也易带来不便。另外多层商品住宅较多为一梯二户,空气穿透性自然好于一梯多户的高层住宅。
物管费便宜
从物业管理收费看,由于高层住宅设有电梯、垃圾通道、高位水箱等设置,其的管理费—般应在每月每平方米2元左右;而多层住宅应比其低40%至50%,而且还不必担心十几年后电梯的寿命问题,从维修资金上又无形中省了
有助身体健康
除了少数高档多层设有电梯之外,一般多层住宅的出入都需要居者亲力而为,每天近百步的上下楼梯无形中也给了“出门就坐牢、上班乘电梯、办公坐一天”的现代人珍贵的锻炼机会。
更自由、更安全
由子电梯的存在,高层住宅或多或少的存在电梯故障、突然停电、久侯不来的无奈,而住在多层,这些烦恼纷纷与君无干。
发展状况
很多人选择住房的时候还停留在原来的居住习惯上,喜欢传统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但是我们通过对国外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内地南方很多城市的考察发现,6层左右的住宅建筑除了十几二十多年的旧宅以外,基本上已经很少在新开发的项目中看到,而占据主流的恰恰是我们不太喜欢的高层和普通市民购置能力有限的别墅类项目。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技术和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多层住宅逐渐被冷落
在中国尤其是内地,多层住宅(以粘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不但风靡几十年,而且到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拥护者和建造量。由于我国内地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居住习惯,导致在当今住宅的建造当中,多层住宅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还几乎是惟我独尊。
但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便可以发现,建筑技术的迅速更新和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支撑多层住宅发展的粘土砖逐渐被淘汰。到21世纪,多层住宅的绝对主力地位已经被动摇。业内人士指出,限定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包括建筑技术的发展、材料的限定,又包括人们对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的 不断提高。上述原因导致以粘土砖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及保温措施的多层住宅将逐渐被忽略。
建材弱势曰趋明显
首先是砖混结构体系的弱势。时间前移二三十年,原来的住宅结构几乎是清一色的砖混结构体系,再早一点甚至绝大部分都是简单至极的砖砌结构。所用原料基本为粘土烧制的红砖,价格便宜且多倚靠价格低廉的人力资源,技术含量要求同样比较低。一旦社会提出了更高工业化的建造水平需求,即体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必须走创新这条路。
其次是墙体等材料的局限。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居住质量的改善,住宅建设量猛增,使得与早已存在的耕地减少、能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而既破坏耕地又浪费能源的粘土砖成了”首恶”。
从某种意义来说,不断发展的建筑材料与技术革命,更是导致了粘土砖一类传统材料的快速消逝。在建筑中限制甚至停止使用粘土砖,已经成为多层住宅的致命伤,致使多层砌体结构正面临着生死抉择。
面临高层住宅冲击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栖居的主要场所,如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此,住宅在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同时,居住品质曰益被重视。
相对于低层住宅,高层住宅具有更高的晶质优势。首先是科技含量高,项目审批严格,抗震要求高,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采用标准都处于比较先进的状态,有较高的建筑质量水准。其次,高层住宅一般分布在市区,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良好,是一个高品质的产品。再一方面,高层住宅在通风采光上均优于多层,空气质量和噪音影响都具有多层住宅所不具备的大量优势。而从户型设计的角度来讲,高层在户型设计上比多层有更大的空间余地,业主可以自由发挥。同时,高层具有良好的景观空间,又有较好的户外观景效果,自然环境与社区景观相融合,居民登高望远,开窗见景,更是多层住宅所难以比拟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7:29
目录
概述
优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