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加蓝珀
数不多极为珍贵的琥珀
多米尼加蓝珀产于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是珍贵的琥珀。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呈现明亮的蓝色荧光效果。 蓝珀是一个统称,在紫外线以外的光线下,有呈金色、绿色、蓝绿色、天空蓝、蓝紫等多种颜色。天空蓝及蓝紫是多米尼加蓝珀特有颜色。
成因
多米尼加蓝珀的成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藻类植物
一部分学者认为,琥珀是层状海底沉积物的再生体。琥珀的密度很小,容易被水流搬运到河流的边缘浅水中,随后硅藻泥沉积物埋没而逐步形成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同一时期埋没的硅藻类植物很容易分泌出油性物质,这些植物油会贯穿到琥珀的内部,因此就可以在产生的琥珀中看到类似于在煤焦油上看到的蓝色光泽那样的蓝色调。
地质作用
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琥珀是在地质作用下,在几千万年的深埋中产生了一系列化合作用,从而形成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混合物。这种解释虽然较为科学但是依然不能解释蓝珀所具有的一些其它特性,例如,明显的荧光反应多集中在表面甚至不会因为多次抛光而消失;为什么内部特征很少或光看到假骸晶的内部特征;为什么很少看到气泡和流动线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假设和猜想,不一而足。虽然蓝珀的形成原因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和喜爱这种蓝珀,多米尼加国和我国已建交,但是多米尼加蓝珀产量本来就极少,所以我国能见到的天然多米尼加蓝珀极少。大部分是由波罗地海琥珀加工而成的,在购买和收藏时注意谨慎出手。
收藏
早期,欧洲人几乎将多米尼加蓝珀原料收购一空,以致外界认为只有欧洲国家出产琥珀,由于收藏家及各大博物馆的争相收藏,多数精品皆以外流,于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禁止蓝珀出口,所以市场上极为罕见。现今高品质的蓝琥珀,只有在多米尼加的历史博物馆内和欧美的某些博物馆内才能一睹其风采。依笔者走访全世界各大珠宝的经验,蓝珀的踪迹确实极为罕见。
而蓝珀的售价之高是有道理的,因蓝珀的矿区大多在陡坡上挖的洞穴里。那是因地壳变或山崩等原因后,矿区才露出地表,大部份矿区是在山坡陡壁间,前往矿区的路通常只够人通行,车子和机械都上不去。而且因为琥珀的硬度很低,开采琥珀不能用炸药,以免将琥珀炸成碎片。矿工只能用十字镐、铁锤等原始工具来开掘坑道,所以开采琥珀是很辛苦的工作。再加上原石通常着床于灰色含碳泥层褐煤附近,一碰到下雨,坑道就积水,得等到水退后才能继续工作。该地秋冬都是雨季,每年只有5月到9月间能开采。环境的恶劣加上技术的落后,每个月多明尼加蓝珀的产量不到20磅,去除外皮和零星碎片后大概只剩一半,这一半当中有许多裂痕,和含复杂内含物的琥珀,所以能被用于珠宝的蓝珀可说是少之又少,也难怪蓝珀的知名度不高。不过蓝珀的美丽及珍奇,已渐渐受到珠宝界人士的瞩目。
比起一般琥珀,蓝珀要有更特殊的生成条件,才会具有别于一般琥珀暖色调的蓝色光泽,而全世界仅有墨西哥和多米尼加才有矿区,且数量稀少、生成不易,采矿困难,其珍贵性可想而知。
自2012年来从国内及国际知名的拍卖会场中,出现蓝珀饰品、雕件令收藏家惊艳,就不难看出蓝珀在市场上的抢手程度,尤其蓝珀原矿多属不规则,矿小呈扁平状非常耗费原料,通常1公斤只能取得十分之ㄧ的成品,极品蓝珀更是有价无量,需要耗费百倍以上的原料。
鉴赏
一块好的多米尼加蓝珀料子,无论是圆珠、裸料还是雕刻件。体净无杂质,白底透光看为蛋清色,上手的话就能看到淡淡的紫蓝隐含色,黑底下光一强,就瓦蓝瓦蓝的了。这是好蓝珀的标准。
成色级别向下看的话,内含杂质的多少是一个标准,杂质越少越好。植物、动物不属于杂质,有就更贵了。
白底或者透光看,颜色非蛋清色的情况下,颜色越深,越偏向茶色的话,蓝度就会下降,甚至可能是蓝绿珀,这一条只需要在黑底强光下观察就可以验证对比了,有时候如果矿皮层没有打磨干净的话,氧化的那部分一般是飘绿的,也会影响到料子本身的成色,碰到一些蓝绿料子,打磨干净飘绿的氧化层,反而就很蓝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另外,透光观察,一般偏向茶色的多米蓝珀,会有淡绿隐含色的流动纹,这个也是造成蓝珀不够蓝的因素之一。
价值
多米尼加蓝珀是琥珀中的珍品、极品,多米尼加蓝珀在琥珀市场上价格极高,高品质的多米尼加蓝珀还是有价无市。多米尼加蓝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地位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多米尼加蓝珀看起来似蓝非蓝,在灯光下还略带紫色,其梦幻般的色彩使得多米尼加蓝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二、多米尼加蓝珀只产多米尼加这个小岛国,而且每年的产量极低,完全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三、一般的波罗地海蓝琥珀都是经过高温等加工成的颜色和透明度,而多米尼加蓝珀天然就具有纯净的蓝色和极高的透明度。四、多米尼加蓝珀纯度高,透明度好,一般都杂质极少,具有极高的艺术加工价值。蓝珀的奇异色彩似真似幻,尤其是全透明无杂质的蓝珀,在正常光线下是柠檬黄,必须在黑色背景下或由特殊角度观察,即便只是单一色彩的平凡蓝珀,在不同光线下亦会呈现截然不同的色彩变化,就如同魔术般的令人目眩神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18:53
目录
概述
成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