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
唐代白居易诗作
《夜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现湖光山色中刺史的适意生活。
作品原文
夜归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注释译文
①镫(dèng):挂在马鞍两旁的脚踏。珑璁(cōng):鲜明洁净的样子。
②万株松树:西湖附近有万松岭,唐时夹道栽松。
③沙堤:西湖中有白沙堤。后世又称白堤,常被误以为白居易所筑。
④放:使,让。笙歌:指奏乐与歌唱。
⑤画载门:官府、显贵家门前列画戟(彩饰的木戟),称门戟,作为仪仗。
作品鉴赏
此诗作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时在杭州。全诗表现湖光山色中刺史的适意生活。首联写酒后乘马悠然而归,“马敲镫”应“闲行”,极为简洁传神。中二联写途中风景。“万株”二句以静态写远景,色彩清丽,总括西湖景色。“楼角”二句以动态写近景,细致又阔大,语句精警。尾联写归来兴致不减,收来全诗而意不尽。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12:4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