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摩
佛教名词
夜摩,佛教名词。为鬼世界之始祖,冥界之总司,地狱之主神。于上举诸译语中,双谓兄妹共为地狱之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又称双王。双世,谓并受苦与乐之意。
基本资料
阎魔,梵名Yama,巴利名同,又作夜摩、焰摩、琰摩、阎罗、剡魔,意译作双、双世、遮止、静息、缚、深恶胜业、可怖众、平等。阎魔王,梵名Yama -ra^ja,又称阎罗王、阎王魔、琰魔王、阎魔罗王、焰魔逻阇、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略称阎罗、阎逻、焰罗、剡王、阎王、死王。为鬼世界之始祖,冥界之总司,地狱之主神。
各司其职
波斯记载
另据波斯古经阿凡士塔注(Zend Avesta)载,人类之祖威梵哈梵特(Vi^vanhvant)始作苏摩酒以祈神,由此功德而得一子,名为伊摩(Yima),此子即是夜摩。由上所述,可知此神之起源甚早,然其发达之时代,或在吠陀时代之后期,此神与水天(梵Varun!a)、祈祷主(梵Br!haspati)、阿耆尼(梵Agni)三神有密切关系。
传说形象
各方异说
关于阎魔王之摄属与性质,于诸经论中有诸多异说,可归类为下列五种:
(一)地狱趣摄,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等所举,在阎浮提之南,大金刚山内,有一阎罗王宫,其主名阎罗王,此王虽君临地狱界,然亦同其他罪人一样,于昼夜三时仍须受火热之苦。
(二)鬼趣摄,或饿鬼趣摄,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俱舍论卷十一等所举,阎魔王为恶鬼(或饿鬼)之主领,号阎魔鬼王,住于阎魔罗界(饿鬼世界)。
(四)变化作,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二十唯识论等所举,阎罗王化现于地狱中,以教诲罪人知其罪业,及所应受之刑罚与狱名。
(五)菩萨作,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八等所举,菩萨化现为地狱主,以教诲罪人。又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所举,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坚固誓愿力,化现梵天、自在天、禽兽身、地狱卒身、阎罗王身等,以济度一切众生。另就阎魔王之使者(天使)而论,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起世经卷四等载,阎罗王常遣老、病、死三使者至世间,明示无常之苦,以警惕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免堕于地狱中。又中阿含卷十二天使经、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中,则以生、老、病、死及治罪为阎罗王之五使者。
民间传说
阎魔王在密教中摄属于天部,称为焰摩天,为护世八方天之一,十方护法神王之一,十二天之一,外部二十天之一。
婆罗门教传说
夜摩神 Yama 是吠陀时代的古神之一,是日神 Vivasvat 与女神 Saranyu 间所生之子。据拜火教经典 Zend Avesta 所记,人类始祖 Vivanhvant,献苏摩酒与神,并向其祈求,而得一子耶摩(Yima)。据婆罗门教说,耶摩神与苍空司法神婆楼那 Varuna,火神阿耆尼 Agni 以及 Brhaspati 三神有亲密关系,而阿耆尼即被称为耶摩的好友。
夜摩神的住居在天上最高处,有音乐伴奏的乐园,人死后灵魂去到那裹与夜摩神及婆楼那神会面。夜摩祌有名叫 Sarameya 的两只狗使者,它们有四只眼睛,体呈褐色有斑点,不断地在人间界巡逻徘徊,用嗅觉寻找死人,把他们带到天上。
夜摩神的信仰以后逐渐开始转变,起先从天界转到下界,名叫 Yama-pura,变成了一位专司死者生前行为,予以篔罚的神明。以后再进而变成了死神与死者的王。死神名叫 Lokantakrt,lokanta-yama,率领众多的使者 mretyu,Yama-duta,夺人生命。死者的王,名叫 Preta-raja 住于南方的地下,统管父祖的世界 Pits-loka。到了最后,在印度教中,夜摩神成为专门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灵魂的最可怕的神祇了。印度教的神明,常会改变其性质,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据说,阿耆尼火神以后也因与天神之妻犯奸淫而沦落了。宗教学家米勒博士(Max Muller)称这种性质的宗教为「交换神教」(Kathenotheis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11:37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各司其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