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赞歌
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创作的诗歌
《夜的赞歌》是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创作的诗歌。该诗选自诗人1839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夜之声》。
作品原文
Hymn To The Night
I heard the trailing garments of the Night
Sweep through her marble halls!
I saw her sable skirts all fringed with light
From the celestial Walls!
I felt her presence, by its spell of might,
Stoop o'er me from above;
The calm, majestic presence of the Night,
As of the one I love.
I heard the sounds of sorrow and delight,
The manifold, soft chimes,
That fill the haunted chambers of the Night,
Like some old poet's rhymes.
From the cool cisterns of the midnight air
My spirit drank repose;
The fountain of perpetual peace flows there, —
From those deep cisterns flows.
O holy Night! from thee I learn to bear
What man has borne before!
Thou layest thy finger on the lips of Care,
And they complain no more.
Peace! Peace! Orestes - like I breathe this prayer!
Descend with broad - winged flight,
The welcome, the thrice - prayed for, the most fair,
The best - beloved Night!
中文译文
夜的赞歌
我听见夜的垂曳的轻裳 
拂过她大理石的厅堂!
我看见她的貂黑的衣裾 
装饰着天国宫墙的荧光!
从那强大的魅力,我察觉 
她的丰姿从上空俯临; 
夜的沉静、端凝的丰姿,
如同我恋人的倩影。
我听到哀怨的、欢愉的歌声,
多种多样的柔和的韵律, 
洋溢在精灵出没的夜宫,
如同古代诗人的诗句。 
 
午夜的空气像清凉的水池,
灵魂向这里汲取安舒。
永恒和平的神圣泉水
就自这些深池里流出。
夜啊!你教我学会容忍
人们曾经忍受的一切! 
你手指轻触“忧伤”的唇吻,
他就悄然停住了呜咽。
 
像奥瑞斯忒斯,我祈求宁静! 
被祈求、受欢迎、最可爱的夜
张开她广阔无垠的翅膀
飞行着,降临到我们的世界。
创作背景
美国于18世纪70年代独立之后,便加速了转变发展的历程。美国加紧向西部扩张,导致了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欧洲裔美国人抱着美洲土著居民迟早要灭亡的观念,对印第安人的土地寸土必夺。1811年因英国没有取消对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国被迫停止对英贸易,这一事件又直接触发了1812年的美英战争,战争带来了英、美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19世纪头十年快要结束时,由于欧洲经济逐渐复苏,欧洲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洲商品,于是“曾经在美国国内推动投机的国际市场开始崩溃”。
1819年恐慌这样的经济灾难开始降临到美国人头上。恐慌使得全国经济萧条,大批人失业破产,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同样的经济萧条1837年又发生了一次,由于银行战争和杰克逊金融政策的推行发生了1837年恐慌,恐慌导致多家公司、农场、工厂等破产,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失去了工作”。再者,“刚刚成长的各种产业和劳工组织陷入了混乱之中,国家同时陷进了经济和情绪上的低谷”。1838年联邦部队将所有的切诺基印第安人聚拢在一起,他们逼迫切诺基人从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搬走,切诺基人被迫长途跋涉,走完了“血泪之路(Trail ofTears)”。他们颠沛流离,忍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据统计,在“出发时的2万名切诺基人中,几乎有四分之一死于疾病、劳累或者过度悲伤”。
政治生活中的血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贫困让一向关心政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朗费罗内心不得安宁,他祈求和平,渴望安静,然而他到何处去寻找一块心灵的港湾,在哪儿可以避风躲雨呢?只有黑夜,也只有在静静的夜晚,他才能体味到安静的温馨,也只有在静静的夜晚,他才能享受到和平的甘醇。在夜晚,他想到他应学会容忍,对社会上存在的杀戮、破产、贫困、流离失所等应抱有容忍态度。这里反映出朗费罗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所具有的局限性,朗费罗不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并没有投身到激烈的社会改革运动中去,没有深入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寻找并抓住问题的本质,然后提出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着社会问题,但他对19世纪美国的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社会动荡显然是十分忧虑和不满的。为了预防更大的动荡发生,为了美国人民,尤其是印第安人和黑人能免遭杀戮和欺凌,他通过诗歌劝勉他们要容忍。
朗费罗在诗中提倡人要有一种容忍的精神,除了上述原因外,其实和他个人在生活道路上遇到过重大挫折也有很大关系。朗费罗1831年与玛丽·波特(Mary Potter)结婚,四年后,他携妻子一同到欧洲访问,不料妻子不幸于访问途中去世了。这对朗费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一生笃信上帝的诗人来说,朗费罗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他从黑夜那里学会了容忍。他不能让怨言、牢骚、憎恨耽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他要为美国民族主义文学的发展服务,他要通过作品传播友善、平等、和平的思想。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诗人在诗中赞美了黑夜,在他的笔下,黑夜成了一位衣袂飘飘、裙摆摇曳的美丽姑娘。黑夜有着人格魅力,当她于天际走过时,静谧就会来到人间。诗人喜欢黑夜的静,喜欢黑夜洒向人间的甘露,那露水,湿漉漉的,沁人心脾,似美酒,像泉水,让他沉醉。黑夜的静带给诗人的是和平的环境,户外是一片和平宁静的氛围,除了偶尔听到远处飘来的优柔动人的歌声外,一切都是那么静。诗人的内心也是一片寂静,他陶醉于平静的黑夜带给他的和平安适的心境。
诗人写黑夜的静,其实是反衬现实世界的“闹”和“动”,正因为现实世界的躁动不安、喧嚣嘈杂,诗人才会喜欢上黑夜的静。诗人渴求安静、和平,他希望人间永远沐浴在和平、安静的氛围里。
朗费罗对社会邪恶的容忍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诗的最后一节,朗费罗将自己比作希腊神话中的俄瑞斯忒斯,他想像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报仇,最终杀死了他的母亲及其情人那样与社会的邪恶、腐败做斗争。他想通过斗争,求得社会的和平。因此他向上天祈祷,企求和平鸟能很快飞临人间,给人间带来和平的福祉。
艺术特征
修辞手法
在艺术特征方面,该诗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因此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意境隽永优美。如在诗的第三节,诗人在“I heard the sounds of sorrow and defight…Like some old poet’s rhymes”中,用了明喻修辞格。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用了暗喻修辞格,他将Peace(和平)比作Night(夜晚)。诗人在诗的一开首用了拟人修辞格,他将黑夜拟人化为美丽的姑娘,想象独特,意象鲜明。
音韵节奏
全诗的基本节奏为抑扬格,每节单行为抑扬格五音步,双行为抑扬格三音步。全诗变格现象很少。二十四行诗句中,仅有五处出现变格。在第一诗节第四行第一音步中,出现了单音节替代,同节同行第二音步中出现了抑抑扬格替代,第四诗节第三行第四音步为抑抑扬格替代,第五诗节第三行第二音步为抑抑扬格替代,第六诗节第一行末尾出现了一个超音步音节替代。总的说来,全诗的节奏是谐和流畅的,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优美动听。这与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所阐述的主题是符合的。
诗人于午夜时分,站在户外,体验到深夜所特有的美、独有的静,内心感到无限的欣悦。午夜的露水让他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他由此生发出人要有容忍的品质,世界要有和平的环境这样的思想。诗人的感情是一种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浪漫主义情感。诗人在诗中所探讨的主题容忍与和平也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意义。这样的感情、这样的主题是必须配以和谐优美的节奏的,以悦耳动听的节奏演奏出这样的情感、这样的主题,会让读者倍感欣汴。
就韵式而言,全诗各节的押韵格式为abab,这是四行套韵体的押韵格式,但在这一体裁中,一般每行的节奏为抑扬格五音步,即所谓的“英雄四行套韵体”。在朗费罗的这首诗中,诗人在单行用了抑扬格五音步,而在双行他用了抑扬格三音步。诗属于套韵体诗,但诗人在英国诗人常用的“英雄四行套韵体”的基础上做了改动,音谐韵美,节奏似山间的溪水一样叮咚作响,和谐悦耳。诗句各节长短相间,安排有序、转接自然、节奏单双行参差排列,看上去、听上去都整齐规范。诗中还使用了头韵、行内韵等。 这些不同种类韵的有效使用,使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音乐美感,诗在舒缓的旋律里静静流淌,带给人们温馨、平安和祝福。
作者简介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其中就包括《夜的赞歌》《人生礼赞》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18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82年逝世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安放了他的胸像。朗弗罗一生创作大量抒情诗及叙事诗,善于在自然现象中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2:4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