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齐人
邹衍主张的一种地理学说。他认为《
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中国赤县神州这个小九州以外,还有另外八个和九州相同的州,而地球也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以此类推,这就是大九州地理说。
简介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大九州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说,他从时间与空间来推衍,顺推是五行相生说,主要讲天(大自然);逆推的五行相胜说,主要讲人(人类社会历史);由小推到大,由近推及远的大九洲说主要讲地(地理),即中央之外,以东南西北“四极”来对应春夏秋冬“四时”,用八卦九宫之数来排列成九州,这也是他“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主体思想。
详解
中国古称九州,
大九州时代是相对于小九州时代而言的。《
淮南子·精神训》比较了伏羲女娲神农时代的“治极之世”和黄帝时代的治理,认为黄帝时代相差太远,伏羲女娲神农时代是治极大九州时代,东至太平洋岛屿、美洲,南至今东南亚、澳洲、南极洲,西至西极三危,北至北极圈内。而黄帝时代虽有继承却失去远程控制而相对“德不及远”,是为小九州时代。流波《皇皇中华》之《山海经——改变人类历史的地理经象奇书》章指出一个惊人的观点:《山海经》映射出上古中华全球大统大九州时代。
大量的史料表明,中华文明从2.5万年左右就开始了全球性开拓,经过有巢氏、燧人氏到15000-8000年的中华伏羲、神农时代中华文明和人种已几乎遍及全球,是中华全球大统的大九州时代;反倒是到了黄帝时代,“德不远播”,在中华本土形成小九州。
《山海经》记录了中华先祖于上古时代就开始了地球地理的调查和勘测。其无与伦比的贡献就在于它记录下了人类上古大同时期——也就是中华伏羲神农大九州全球一统时代至商周时代以中华为主体的地球文明开拓史,是我们今天解开人类上古历史迷团的一把不可替代的密匙。
小九州
说起中国的行政区划,最古老的一个说法自然是“
九州”了。“九州”之说由来已久,以九州代天下、指中国,也是屡见不鲜。我国古代尤其是周代,人们将“九”看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数字,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天道以九制”,“九九归一”等等,都是表达这种思想。将中国大地划分为九州,如寻其本意,则恰好反映了“九”为“天地之至数”的观念。
所谓“九州”,依据《尚书·禹贡》的说法,应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九州包括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原地区、淮海流域、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以春秋战国时的地理分布来分析,则越国居扬州,楚居荆州,秦据雍州,齐有青州,秦国、楚国新开辟的陕南、川蜀则为梁州,冀、兖、徐、豫则更是中原要地,分别为三晋、齐、鲁、郑、卫、宋等诸侯所有,重大的战争多半在此发生。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尚书》被列为“六经”之首,两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怀疑的圭臬。因而,两千年来,古人普遍以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州制,即“十二州”或“九州”。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是“九州”说。
大九州
上面所提的“九州”说在历史上颇为流行,但是以今天的眼光看去,这个九州只是对于中国地区的认识而已。当时人民对于天下的认识还很狭窄,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天下只不过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再仔细地看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献,我们就会非常吃惊地发现,战国末期的时候已经有学者指出在小九州之外,还有大九州存在,中国的“天下”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州而已。
提出“大九州”、“小九州”说的人是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的代表邹衍。邹衍以为,儒家所谓的九州,是指中国的国土而言,但这只是小九州。事实上,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叫做“赤县神州”的大州,像中国这样的大州,地球还有八个,合起来共九州,谓之“大九州”。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旧有“天下”观念的突破,如果说这只是邹衍个人的想象,那也未免过于巧合。因为直到他去世之后两千多年之后,人们才能确定地球有几个大洲。这种学说到底从何而来,实在令今天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
试推测
有小说家依相关文献,结合大九州说,通过构想,将地球大陆按晨土、涤土、信土、白土、开土、肥土、成土、沃土、隐土划分为九大洲,现列出如下,或可启发,以为参考:
神洲(中华)
戎洲(东南亚大部分以及大洋洲)
阳洲(印度次大陆)
翼洲(中亚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合洲(非洲)
柱洲(欧洲)
玄洲(北美)
迎洲(中南美)
薄洲(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