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位于
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建立于唐朝,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大佛寺计有山门、中殿、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园平房等共三十余间,建筑面积达54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
大佛寺,位于沈阳市
沈河区大南街,于慈恩寺、
般若寺相邻,因寺内佛像高大而得名。相传此寺为唐朝所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时曾发现、唐代残碑和一些残存法器。
根据寺内残存的法器等物考证,大佛寺为唐代古刹遗址。乾隆十二(1747年)、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最初只有寺宇十二间,宣统年间已年久失修,经住持
修真修缮,始改旧如新。
民国五年(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常慧与师弟常智二人再次重修了山门,中殿和大殿。他们多方化缘求施,数年之后不仅修缮了旧有寺宇,而且又有新的增建扩建,致使大佛寺规模完备。
大佛寺,扩建之后的大佛寺计有山门、中殿、大殿、
东西配殿、东西厢房,
东园平房等共三十余间,建筑面积达54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中殿供奉
地藏王菩萨,椐《神僧传》记载,地藏王菩萨生于新罗国王室,姓金名乔宽,唐朝时到
九华山修炼成佛。
因为它“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地藏王。大殿供奉释迦
牟尼。“释迦”是族姓,“牟尼”是仁、寂之意。也可以解释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原本是古印度的净饭王子,传说他在三十五岁时在毕钵罗树下打坐,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思苦相,悟道成佛。寺内藏有1939年刻《奉天大佛寺记》碑,记载此寺修建经过,中殿、大殿、东西配殿等已经修缮如新。
据
《沈阳县志》记载,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额,丈六大
铜佛一尊。于民国初期即已消失不见。大佛寺就是因为寺院内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无法看到丈六的铜佛了,但却在沈阳民间留下两句特别有意思的话,“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大佛寺的建筑面积,资料上说只有五百余平方米。身在寺院中,感觉两座主殿的间隔,主殿和东西配殿的距离的确都很紧凑,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等建筑一样不少。
从山门进来,就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西配殿中有王观堂和写着“升疏”等字样的房间。东配殿有一处是
藏经楼。在天王殿东西山墙上刻有碑铭,东侧碑铭记载了建筑庙宇的时间和经过,西侧碑铭记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等之概括经过。
有一天,几个小伙子很好奇,就到了井边合力将铁链拽出两丈多长。他们突然听见从井里面传出了
猛兽怒吼的声音,紧接着冒出臭气熏天的黑水,小伙子们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
说来也巧,这时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脚
和尚,他在寺内大作法事,又把随身携带的黑禅杖抛入水中,霎时禅杖变成了铁链,锁住了井中的猛兽。从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乐业。
在
乾隆年间重修寺院时把这口井给掩上了。不论这个传说真假与否,寺院的碑铭上说,大佛寺古名保安寺,是不是也和这个传说有所关联那,这个传说给大佛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