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是
马伯庸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
收获》长篇小说2022秋卷。
内容简介
《大医》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第一批红十字会医生在乱世中奔走救亡的故事。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在1910年这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三人携手经历了皖北水灾、上海鼠疫、救援日本等一系列事件,也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大潮下成长为治病救国的“大医”。
创作背景
2017年,马伯庸应邀为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建立的首家医院华山医院的职工作讲座、在参观院史馆的时候,发现该院的历史是一个宝藏,于是产生了创作《大医》的念头。在调研和创作过程中,马伯庸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医学史,不断被当年的大医们所感动,他认为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及救国救民的仁爱精神,放到今日仍不过时。马伯庸还认为,他们在乱世之中的艰辛与坚持应该让如今的公众有所了解,而让公众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文艺作品来呈现,只有写出这种精神的继承性与时代性,历史小说的质感才能凸显出来。
人物介绍
孙希
孙希是一位广东少年,他被外交官收养,在欧美游历长大,早期接受过国外精英教育、接触过国外文化。孙希成年后回国,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充当着京沪两派之间的商业间谍又处处回避政治立场。孙希学医后选择了外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惜自毁右手、告别手术台以避免被日寇利用,他后来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方三响
方三响来自东北农村,在日俄战争中成为孤儿,他是底层劳动人民,接受红十字会的资助成为“定向培养生”,学医后选择了内科。
姚英子
姚英子来自上海,性格莽撞的她是富豪之家的独生女,她学医后专攻妇科和产科。
作品鉴赏
《大医》中启发三位主人公思考国族与个人命运的记者农跃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去关心时局,时局也会来关心你”。这句格言在全书中共计出现了七次,或是农跃鳞本人口述或是方三响的回忆,贯穿小说全文。这里体现出的“大历史”的想象力显然不是某种帮助人物解围纾难的现代技术,但确确实实地成为主人公们精神上的明灯,也推动着“小人物”们在“大历史”之下艰难前行。起到同样效果的还有点题的“苍生大医”精神,那段取自《千金要方》的拗口古文,被红十字会元老王培元背诵、被外国医生峨利生背诵也被年轻的主角们背诵,在众声差互中勾勒出“大历史”的轮廓。
三位主人公的命运从一封电报开始交集,犹如三股丝线牵动着整个情节,时而分散开来各自展开,时而聚合起来共同成长。故事开始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未来会走上怎样的道路,并没有从医的理想。在跌宕起伏的时局中,在上海鼠疫、皖北水患等一个个事件的推动下,在战火的洗礼和淬炼中,他们终于成为出色的医生。小说中的前后呼应十分巧妙:在《
大医·破晓篇》中,三个人初相识,一起来到白渡桥看日落;到了《
大医·日出篇》,三个人已近暮年,再一次来到白渡桥,这次却是看日出。他们缅怀过去,惊奇地发现彼此的命运早在相遇之前便交织在了一起,历经四十六年的风风雨雨,最后形成了一个闭环。
《大医》延续了马伯庸的创作特点,即“时间”在书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不过不像《
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么紧迫,而是在一个更大的时间范围内展开。《大医·破晓篇》的时间线比较集中,主要是在191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事情;《大医·日出篇》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从1911年到1950年之间,经历了军阀混战时期、北伐战争、抗战时期、解放战争等。经过时间的筛选和提炼,事件变得更加紧凑。情节发展全程高潮,故事由一个个的限时任务组成,一个个困难横亘在眼前,一个个危急时刻剑拔弩张,最后又一个个暂时被消弭。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24年7月,《大医》获得第十三届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
衍生作品
2023年5月,爱奇艺宣布与留白影视联合对《大医》进行影视改编。
出版信息
2022年,《大医》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为《大医·破晓篇》和《大医·日出篇》上下两部。
作者简介
马伯庸,原名马力,满族,1980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他于2004年毕业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马伯庸著有长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
两京十五日》《
显微镜下的大明》《
古董局中局》《
长安的荔枝》《大医》等,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散文奖、2011年朱自清散文奖、2020年茅盾新人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