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双庙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宁城县,地处
宁城县中部,东与
大明镇相连,南与
必斯营子镇为邻,西与
右北平镇、
八里罕镇接壤,北与
三座店镇相接,距宁城县政府35千米,区域总面积172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解放初,属宁城县第五区。
1958年,建大双庙公社。
1968年,更名向阳公社。
1983年,改为大双庙乡。
2005年,一肯中乡并入,大双庙乡改大双庙镇。
行政区划
2011年,大双庙镇下辖31个行政村:巴里营子、朝阳山、榆树底、山咀、二官营子、大双庙、三官营子、东坡、朝阳沟、白塔子、柳条沟、柳树行子、七家子、官坟、河北、平原、五家、梁家营子、孟家窝铺、朝阳地、高杖子、中子坡、茂福沟、大窝铺、桃海、北马架子、南马架子、全兴、一肯中、万家营子、沙巴日台;下设236个村民小组。
2019年,大双庙镇下辖16个行政村:二官营子村、山咀村、榆树底村、朝阳山村、官坟村、大庙村、柳树行子村、前七家村、大朝阳沟村、东坡村、柳条沟村、三官营子村、南马架子村、全兴村、大双庙村、巴里营子村,人民政府驻巴里营子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双庙镇地处
宁城县中部,东与
大明镇相连,南与
必斯营子镇为邻,西与
右北平镇、
八里罕镇接壤,北与
三座店镇相接,距宁城县政府35千米,区域总面积1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双庙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东南部平原浅滩区,西北浅山丘陵区,形成了“五丘三山二分川”地貌景观,境内最高山峰长条山位于三官营子村与大明镇五官营子村交界处,海拔920米;最低点位于万家营子村,海拔347米。
气候
大双庙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7℃,1月平均气温-12.8℃,7月平均气温23.5℃;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小时,年总辐射101.1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平均130—145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8月最多。
水文
大双庙镇境内最大河流为老哈河;老哈河从朝阳山村入境,于三官营子村出境,流经境内朝阳山、榆树底、山咀子、二官营子、双庙、巴里营子、三官营子7个村,长26千米,流域面积37平方千米,占13%,年均流量2.6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大双庙镇境内已探明矿藏有铁、膨润土,主要分布在南马架子村和七家村。
人口
2011年,大双庙镇总人口457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50人,城镇化率7.1%;另有流动人口1210人。总人口中,男性25148人,占55%;女性20577人,占45%;14岁以下6264人,占13.7%;15—64岁35436人,占77.5%;65岁以上4025人,占8.8%;以汉族为主,达40011人,占87.5%;有蒙古、满、回等5个少数民族,共5714人,占12.5%;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1个民族,达547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8%。2011年,大双庙镇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长率1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1人。
截至2018年末,大双庙镇户籍人口为3160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双庙镇财政总收入2.3亿元,比2010年增长28%。2011年,大双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元。
2018年,大双庙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2011年,大双庙镇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大双庙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为主。2011年,大双庙镇生产粮食26万吨,玉米86766吨,高6476吨,谷子6073吨,大豆1014吨。大双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大双庙镇生猪年末存栏9668头。
工业
2011年,大双庙镇有企业24家,从业人员17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19%。
商贸
2011年末,大双庙镇有商业网点124个。2011年,大双庙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2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大双庙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双庙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490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12所,在校生2166人,专任教师2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74人,专任教师18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率均达100%。2011年,大双庙镇教育经费达472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双庙镇有文艺团体2个,会员158人;电影放映单位2个,年放映场次426场;文化活动中心31个,文化专业户42个,藏书40万多册。2011年末,大双庙镇境内建有广播电视站1处,职工5人,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123户,入户率达7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双庙镇有卫生院2所;病床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9张,固定资产总值12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33人、注册护士0.18人。2011年,大双庙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2011年,大双庙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2/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946人,参合率90%。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双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9户,人数119人,支出37.3万元,比2010年增长17%,月人均261元,比2010年增长21%;城市医疗救助3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89人次,共支出30.9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3人次,支出1.8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03户,人数2207人,支出331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人,支出9.25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2人,支出3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4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89人次,共支出80.9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农村临时救济740人次,支出14.9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4人,抚恤事业支出76.2万元,比2010年增长9%;社会福利费3.5万元,社会服务单位(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0人。
2011年,大双庙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20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24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5人,比2010年增加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79人,比2010年末增加17人。
交通
大双庙镇境内有镇级公路兴哈线,县级公路大三线、铁苍线等三条主干线公路,形成了“一横两纵”的交通网络。
历史文化
大双庙镇因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巴里营子村境内有两座相连古庙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