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虎皮楠
虎皮楠科虎皮楠属植物
大叶虎皮楠(Daphniphyllum majus Müll. Arg.)是虎皮楠科虎皮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枝粗壮,灰褐色,密生皮孔。叶纸质,极大,长22-37厘米,宽7-14厘米。雄花序长约2厘米,小苞片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果序长约4厘米,果梗粗壮,长约1.5厘米,干后褐色,具不规则疣状隆起,先端圆形,具2枚叉开的宿存柱头,基部渐狭,具大而显著的4枚宿存萼片,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形状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枝粗壮,灰褐色,密生皮孔。叶纸质,极大,长22-37厘米,宽7-14厘米,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细尖头,基部圆形,叶面绿色,略具光泽,叶背被白粉,具细小乳突体,中脉粗,叶面突起,在叶背极隆起,侧脉15-18对,在叶背突起,网脉两面略突;叶柄长6.5-12厘米,粗壮,基部多少膨大。
雄花序长约2厘米,小苞片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粗;萼片4,卵形,长约2.5毫米;雄蕊9-10,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侧向压扁,先端锥尖,雌花未见。果序长约4厘米,果梗粗壮,长约1.5厘米,干后褐色,具不规则疣状隆起,先端圆形,具2枚叉开的宿存柱头,基部渐狭,具大而显著的4枚宿存萼片,萼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近种区别
该种近于长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 Rosenth.),但叶较大,长22-37厘米,宽7-14厘米,基部圆形,具长柄,长6.5-12厘米,果序较短,长约4厘米,花萼较大,宿存而不同。
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 (Hemsl.) Rosenth.)其主要区别是,树高达15米,树皮灰色,叶多簇生枝顶,倒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侧脉7-12对,下面灰绿色。果序长3.5-6厘米,果椭圆状球形,长0.6-1.4厘米,径5-8毫米。成熟时暗红色,渐变为黑色。花期4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100-1500米的密林中。适生于温暖至温凉湿润环境,也能在暖热环境生长。喜光,幼龄期较耐荫蔽,喜湿润,也能耐一定干旱,不耐低温。在深厚肥沃的砂壤土生长较好,也能适应较干燥贫瘠的山地红壤。1983年,在中国昆明栽培在海拔1970米山地缓坡台地,坡向西,土壤为山地红壤,pH值5-5.5,有机质含量1-2%,比较干燥贫瘠,粘重,干湿季节明显,干季长达半年,干季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经历过1986年反春寒低温和1998-1999年冬季较长时期霜冻,还经历过1992年特大干早,年降水量仅600毫米左右,该种和虎皮楠在这样的严酷条件下,无冻害,也无旱害,而且没有产生严重病虫害,其适应性较强,适生范围较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勐海、思茅、屏边、马关、麻栗坡)。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10-11月采集成熟果实,在室内堆存2-3天,果肉软熟,放在水中搓揉,洗去果肉和杂质,即得种子,果实出种率36%左右,纯净度95%,种子千粒重平均83克,每千克种子约12000粒。种子无明显休眠现象,可以随采随播,也可以湿沙层积贮藏,于次年2-3月份播种。条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2-15克,播后盖土1.5厘米,并盖草。日照强的地方需搭荫棚,幼苗出土后,移栽入容器培育壮苗。
栽培技术
大叶虎皮楠宜于公园、庭院、风景名胜区造林,在适宜的环境,也可以作城市面山造林。株行距2米×3米或3米×3米,挖塘定植,施基肥,旱季中浇水,促进幼林成长。
主要价值
观赏:该种四季常绿,叶片常簇生枝顶,形成椭圆形的伞状树冠,高低适中,树形优美,过去很少栽培。仅此一属,比较稀有,栽培为绿化观赏,颇为新奇。
木材:木材黄白,可供家具、文具、室内装修用材。
种子:种子含油量高,多达30-38%,油黄褐色,含生物碱,有苦味,可开发其用途。
参考资料
大叶虎皮楠.植物智.
大叶虎皮楠.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10:58
目录
概述
形状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