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
《大哥》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部话剧。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2.10.12-10.14
演出价位:500、400、350、300、180、100
简单概述
其中最大看点就是活生生的家长里短被搬上舞台,导演王筱頔说,“我们不怕把争抢房子、兄弟反目等家长里短搬上舞台,因为凡是多子女家庭几乎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我们直面它、正视它,是为了唤回真诚。呼唤友爱,呼唤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我觉得是文化的最基本的东西,这是人文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亲情土崩瓦解了,被亵渎了,那么这个社会会多么可怕。所以我们截取了亲情的衍变,来呼唤“不分贵贱,不记恩仇”的亲情。”
剧情介绍
1973年除夕,意气风发、英俊帅气的大哥牛培华,带着深爱的恋人——资本家小姐吴静梅上门,并想出了用大白兔奶糖抓阄的办法决定弟妹插队落户的命运。1985年除夕,三个弟妹为家里的住房吵得不可开交,牛培华和新婚妻子让出了新房,也就是这一年,他与旧爱吴静梅意外重逢。1997年,母亲已过世,除夕夜没有谁在意团圆,大哥毅然召回了弟妹,说出了让大家震惊的决定,濒临解散的家得以聚拢。2009年,业已老去的大哥遭遇人生中最大的冲击,他无限悲哀地发现,在80后的儿子眼中,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1973 1985 1997 2009,上海一个普通人家的四个除夕夜,大哥牛培华生命的四组片段,怅然若失的爱情、血脉相连的亲情、家的凝聚意义、一代人的理想价值。岁岁年年,得到、失去、离散、回归,说不尽的人生况味,重新讲述了家的意义……
话剧解读
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话剧《大哥》从创意初就受到多方关注,剧本从创意到完稿足足花了有3年时间,数度打磨,五易其稿,话剧中心对此剧本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剧本出来后,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重视,对这个题材给予了肯定,但我认为当时这个剧本在艺术上并没有成熟,我们秉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一直希望能够完善剧本,编剧洪靖慧花了2年时间翻阅各种和上海三十年有关的书籍,收集相关材料,数易其稿,才有了今天的《大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如是说。在前后五稿里,故事情节更是有着颠覆性的改变,编剧洪靖慧坦言道,“从2007年开始创作大纲、初稿,直到2010年8月定稿,差不多有三年了。我一直处于查阅资料,消化,写作的状态,一共加起来写了有五稿,《大哥》这部话剧其实加在一起我写了有十二万字多的剧本容量,最后缩减修改成了二万五千字,人家一般都说去掉零头,我这是正宗的‘化整为零’……”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题材的戏难就难在贴近生活,因为越贴近生活,观众越能够感同身受,越能够纠错,所以时下越来越多的戏愿意把发生的时代定在古代、未来或是虚幻的荒诞时空,以逃避观众的“火眼金睛”。正是当下现实主义戏的匮乏让话剧中心决心要做一个“能让观众静下心来看”的一个戏,“可能这个戏不会有太多的搞笑情节,但其中的细节,包括语言、生活状态、情感,一定会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在点滴之间让大家找到认同感。”并且,这是一个贯穿四个年代的年代戏,而且是中国变化最大的四个年代,如何在细节上体现四个年代的区别,是主创要着力去思考的, “我希望在这个戏里要‘闻’见上海的弄堂味儿,要像北京人艺的《茶馆》一样的,把北京‘土味儿’刨的淋漓尽致。”杨总在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对这个戏的期望。
上海艺术中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于1995年1月23日,是由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始创于1950年)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始创于1957年)这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合并而成。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别由著名戏剧家夏衍、黄佐临和熊佛西先生创建的,在数十年中,先后上演了五百余部中西方古典名著及近现代作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上海一家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也是中国最优秀的话剧团体之一。中心不仅有着一大批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等创作人员,还拥有三个大小各异、功能齐全的专业演出剧场,每年中心自主创作及交流引进的各色演出达600场,吸引国内外观众十几万人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博大与包容吸纳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舞台作品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台前幕后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声望的,且与上海这座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剧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5:47
目录
概述
演出信息
简单概述
剧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