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上
王方晨著长篇小说
《大地之上》是王方晨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2年3月。
内容简介
《大地之上》以乡村干部李墨喜满怀赤子之情缔造新城、逐渐走进人心,并最终找到乡村遗失神石的真实过程为主线,生动书写乡村振兴时代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诗意展现大地上丰沛华滋的乡村事物和奔腾澎湃的生命图景,热情颂扬劳动者和新生活,敏锐地捕捉当代农民的新素质和精神成长,从而揭示了当代农村的沧桑巨变。
创作背景
作者自述创作《大地之上》的过程:“《大地之上》是中国作协的扶持作品。很久之前我做了准备,考虑怎样写一部与众不同的乡村振兴题材小说。忽然有一天,灵光闪现,马上打开电脑写下了小说的‘引子’。这个‘引子’决定了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我结束了中短篇小说创作,就马上动笔接着‘引子’,从泰山之巅写起。泰山是中华神山。山东作家不可不写泰山。小说书写了大地上丰沛华滋的乡村事物,涉及现实、历史、神话传说、民谣俚曲。整个创作过程非常顺畅。”
人物介绍
李墨喜
从动员村民迁入新社区,到带领人们缔造新城,再到开启新生活,香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墨喜成为光善社区联合办公点代理书记,以真心实意和不畏劳苦的干劲身先士卒,开创新局面。作者把这名基层乡村干部的形象塑造得真实可感,没有夸张地写他神通广大的本领,而是着力刻画他的满腔热忱和决心毅力。李墨喜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而更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普通人,有着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特质。
作品鉴赏
《大地之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对民间腔调、民谣俚曲的借用。王方晨显然希望借助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把握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复杂变化。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农事诗”,以及人物口中不断闪回的古老话语,即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形式层面的反思,无疑为当代乡村中国的巨变,提供了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智性思考。王方晨借此为当代的小说创作,引入了一种凝结着历史文化经验的民族形式。《大地之上》对“农事诗”的引入,显然是思考这一问题的重要维度。经《诗经》传统而得以发达的中国“农事诗”,一直以来都是乡土文化书写、传承的重要源流。“农事诗”既容纳着民间艺术的特殊形式,同时也关联着自然生活之于人的智性启蒙。《大地之上》中,随处可见的“农事诗”,被点缀在乡村故事的关节之处,奠定了小说“诗意明亮”的叙事基调。这种风格形式的化用,既丰富了小说内在的叙述元素,也造就了《大地之上》独特的叙事氛围。诚如张艳梅所言,“大地之上,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正在经历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文化意义上的乡村迭代,依然需要我们守护民间的蓬勃与饱满。为乡村立传,为大地画像,大河湾的泥土是与生命同的意义的永恒。”
整体来看,《大地之上》在故事叙述的形式层面,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其一,老勺头口中讲述的大河湾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指向大河湾村庄枝繁叶茂的辉煌“前史”。其二,李墨喜向可能改变村庄命运的子在川会长娓娓讲述村庄故事的叙述。李墨喜的故事内容,是《大地之上》的故事本体,但同时,这一层面的叙述同样构成了对“山乡巨变”的文化反思。小说最终在“尾声”部分将这两个层面的叙述合二为一,这体现了王方晨对于大地之上的乡村故事的基本判断。具体来说,对于王方晨而言,故事的核心意涵显然既包括“山乡巨变”的具体内容,也包括故事讲述本身所渗透的价值意味。在小说“引子”与“尾声”中,《大地之上》的整体性视角,被放置在老勺头的讲述过程中。老勺头的口中喃喃的“颠倒语”,既容纳着古老的乡村经验,同时也引入了时代变迁下的现代意涵。老勺头的这种叙述,因而成为颠扑不破的历史真实的有意味形式。颇具象征意味的是,小说“尾声”部分,叙述者再次安排香庄这个“老皂角树”一样的“老勺头”登场,并用他那充满生命经验与俚俗气息的“颠倒语”作结。小说这样写道:“看官,歪理邪说不可信,粮食落囤才是真。”然而,就在这种理性声音还余音未散之时,老勺头呢喃的“颠倒语”,却又“吼叫起来了”。在这里,“讲故事的人”的声音,被老勺头随之而来的“颠倒语”推翻、打断。它意味着,故事讲述的权力重新被交还到人物手里。
小说写作的方式,一般来说不外有二。其一,用朴素直接的生命经验,直观地揭示纷繁复杂的生存体验,这自然是一种感性写作;其二,用理性的文化的启蒙方式启发读者。这是典型的理性写作。然而,王方晨的写作却呈现出一种“智性写作”的意涵:它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既保持着明锐的思辨性,同时也注重从自然生活中汲取智性经验,因而给人以特别的审美、启悟体验。《大地之上》轻逸浪漫,显然深得智性书写的神韵。小说中有这样一处动人情节,“雪地上,李墨喜在找他的村庄。不光他的村庄没影儿了,所有的村庄都没影儿了。这场雪,就像大地的裹尸布,把他曾经熟悉的世界给裹得严严实实。”在妥东看来,这正是《大地之上》中最有意味的画面。因为正是这一时刻,屹立在大河湾村庄旧址、孤独思索乡村出路的李墨喜身上,既饱含着一种新时代乡村文化反思者的形象性,也具备了与当代文学中隋抱朴等经典文学形象相关联的气质。更为重要的是,乡村“赤子”的孤独感,正于此刻同大地的“荒秽”深刻关联在了一起。这种关联意味着,大河湾的香庄农民,正与他们生活的大地空间交融在一起。
作品评价
在大地之上奔跑,也在大地之上飞翔,王方晨的《大地之上》是澎湃的、灵性的、诗意的,也是深刻的、厚重的、壮丽的,这使得他所展现的当代农村的生活图景,区别于众多同类题材文本。立足辽阔现实大地,而有天空的高度;聚焦一个村落、几个人物,而具总体性概括。他把新时代“山乡巨变”所蕴含的激情和力量,通过质朴而华贵的乡村事物,呈现为蓬勃丰沛的文学表达。在这里,他细察时代之变,更探秘鲜活人心。他如此地深情放歌了这个时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李一鸣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王方晨,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大地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背后》《老实街》《花局》《大地之上》,作品集《凤栖梧》《不凡之镜》《背着爱情走天涯》《王树的大叫》《祭奠清水》《北京鸡叫》等,共计900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文学选刊以及全国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全国小说排行榜、“中国有声”70年70部•优秀有声阅读文学作品,并译介为多国文字。曾获《中国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年度军旅优秀文学作品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第三届及第四届泰山文艺奖、山东省优秀图书奖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14:5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