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镇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下辖镇
大堡镇,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域中部,东与新林镇、新林镇紧邻南与金岩乡毗邻,西与红旗镇相接,北与沙坪镇相邻,镇距峨边县城37千米,总面积322.8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堡镇有户籍人口14668人。
建置沿革
原大堡镇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堡镇境域设(峨眉)主簿分驻,驻平夷堡(今大堡)。
嘉庆十三年(1808年),裁主薄,设峨边抚夷厅,为厅治所。
民国三年(1914年),峨边厅改县,为县府及公署和镇公所驻地。
1950年8月,大堡为第一区公所和乡驻地。
1951年6月,析南半部境域置胜利乡。
1958年,胜利乡并入大堡乡;同年10月,大堡、万坪、白杨3乡合并为大堡公社。
1959年12月,分为大堡、万坪、白杨3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属大堡区。
1992年12月,乡改镇。
原万坪乡
民国时期,万坪乡境域为奴隶制社会。
1954年,设万坪乡。
1955年6月,改万坪彝族自治乡。
1958年10月,与大堡乡合并为大堡公社。
1959年12月,析置万坪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撤并后
2020年5月18日,撤销万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堡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原大堡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大堡社区、新丰村、火花村、较场村、桥楼村、集广村、茶丰村、联合村、九家村、双溪村、化林村。
截至2020年6月,大堡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大堡社区、教场村、桥楼村、集广村、化林村、新火村、双九村、万坪村;镇人民政府驻大堡社区正街2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堡镇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域中部,东与新林镇、新林镇紧邻南与金岩乡毗邻,西与红旗镇相接,北与沙坪镇相邻,镇距峨边县城37千米,总面积322.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堡镇地处县域西南,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最高点老鹰山位于双溪村,海拔3150米;最低点吊儿嘴位于茶丰村,海拔690米。
气候
大堡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湿度较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寒、冬长,多年平均气温14.1℃。
水文
大堡镇境内属官料河水系,有长滩河8千米、官料河11千米流经境内,水域面积175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大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洪涝、旱灾等。
自然资源
大堡镇境内有铅、煤、铜等矿藏资源。
2011年,大堡镇有耕地面积0.9万亩,林地面积10.3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大堡镇辖区总人口11659人。原万坪乡辖区总人口2508人。
截至2017年,原大堡镇常住人口9198人。原万坪乡常住人口有1361人。
截至2019年末,大堡镇有户籍人口14668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大堡镇有工业企业18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大堡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4843万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薯为主,生产粮食3374吨,其中玉米996吨,水稻916吨,马铃薯870吨,红薯28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茶叶、核桃等,蔬菜种植面积1440亩,产量4120吨;茶叶种植面积11400亩,产量50吨;水果种植面积500亩,产量78吨,其中,核桃8吨,李子50吨,桃子2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4960头,年末存栏8826头;羊饲养量2816只,年末存栏1352只;牛饲养量2187头,年末存栏1437头;家禽饲养量36030羽,上市家禽13940羽,生产肉类767吨,其中猪肉580吨,牛肉162吨,羊肉25吨;禽蛋72.4吨;畜牧业总产值1646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万株,林木覆盖率72%,水果种植面积100亩,产量250吨,主要品种有蜜桃、布朗李。
商贸
2011年,大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500万元。
金融
2011年,大堡镇财政收入56万元,年末有四川农村信用社网点1个,邮政储蓄银行网点1个;各类存款余额0.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7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堡镇有幼儿园(所)5所,在园幼儿24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5所,在校生952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22人,专任教师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大堡镇农村有实用人才164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堡镇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农家书屋10个,藏书3.4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5个;病床12张,固定资产总值11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出院病人689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人数80人,支出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4%,月人均205.2元,比上年增长12%;城市医疗救助2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2人次,共支出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7户,人数889人,支出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4.7%,月人均89元,比上年增长20.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1人,支出9.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人,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0.8%;农村医疗救助83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89人次,共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临时救济1985人次,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人,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48张,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1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1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913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大堡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3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76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0%;移动电话用户208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8%;宽带接入用户2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1万元。
能源
2011年,大堡镇有煤炭企业1家,产煤3.7万吨,水电企业6家,2011年发电7.8万千瓦时。
道路
2011年末,大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千米,道路铺装面积4500平方米。
供电
2011年末,大堡镇镇区拥有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容量3000千伏安。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大堡镇镇区有园林绿化面积0.1公顷,绿化覆盖率16%。
交通
2011年,大堡镇有149县道过境,境内长11千米,通往县城和黑竹沟镇,镇村级公路8条,总长19.5千米,客运站点1个。
历史文化
大堡镇,因筑城堡屯兵成守而得名,明朝初年,朝廷在此筑城堡,以屯兵成守,原为土堡,古名“土地堡”“平夷堡”,清代称“太平堡”,后废圮又扩建,有东、南北三门,为县内各寨堡之冠,得名大堡。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23:01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