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头村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辖自然村
大塘头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相邻小堂坐村、大井头村高田坊村,距街道办事处约3千米。2015年末,大塘头村户籍人口840人。
历史沿革
清末,大塘头村属东莞县捕厅。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第一区罗治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五区六凤乡。
1953年,属第一区主山乡。
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主山大队。
1983年,属附城区主山乡。
1987年,属东莞市附城街道主山管理区。
1999年,属主山行政村。
2002年,属东城街道主山社区。
行政区划
大塘头村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主山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00301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塘头村,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相邻小堂坐村、大井头村高田坊村,距街道办事处约3千米。
地形地貌
大塘头村坐落丘陵地带,平均海拔较低。村内有高岭和松毛岭山,海拔最高约为80米。
自然资源
大塘头村有树龄300年二级细叶榕古树1棵,树龄200年三级细叶榕古树3棵,树龄200年木棉三级古树1棵。
人口
大塘头村主要姓氏为谢姓、李姓、刘姓。2015年末,大塘头村户籍人口840人,其中男480人,女360人;80岁以上16人,最年长者95岁(男)。外来暂住人口500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同胞20人。
经济
大塘头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花生、甘蔗、木薯、橙橘、龙眼、黄皮果、传果等作物。还从事红砖烧制、花生榨油、糖寮、碾米等加工。1990年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2015年,大塘头村经营电子、制衣、模具、塑胶等制造业和酒店、商务等服务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大塘头村有苹果幼儿园、大脚鱼幼儿园和好明天幼儿园3所。
文体事业
2015年末,大塘头村有篮球场1个,公园1个。
基础设施
20世纪80年代初,大塘头村通电,90年代初通电话,90年代中期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通自来水,90年代末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大塘头村有乡道东宝路从村经过。
历史文化
大塘头村建村时,村里以唐姓村民为主,后又因村民挖掘村前大池塘而取名“大塘头村”,曾称“大唐村”。
大塘头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东城话。
大塘头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存约100座。主要是青砖瓦房,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村中有多口古井,井口有圆形、方形,寓意风水好,后在井口周边铺设水泥混凝土。
大塘头村有李氏宗祠和谢氏宗祠各1座。其中,李氏宗祠始建于清中期,重修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用青砖、红砖、砖瓦顶等材料建筑,原布局为三进,重修布局二进。谢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积666平方米。用青砖、红砖、砖瓦顶等材料建筑,布局为三进。曾用作小学教学场所。匾额“李氏宗祠”“谢氏宗祠”各自高悬宗祠正门上方。
大塘头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一座围门,建于清代,于民国时期重修。
大塘头村有荒废的塘溪古庙1座,始建于清朝,重修于近代。
大塘头村九月重阳节谢姓家族去博罗祭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大塘头村,枪杀村民谢金满。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日军进犯大塘头、小塘坐村,对村民谢池禧、李创等3人灌水、踩杠,把村民谢养、谢汉文、谢见芬、谢广平、谢万全等8人押至石龙关押、毒打,逼问抗日游击队下落,并烧毁小塘坐村房屋1所。
1980年,大塘头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附城街道发动干部群众和港澳同胞捐资,在大塘头兴建附城中学新校舍。
地方特产
大塘头村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香蕉、黄皮果等,特色传统食品有米饼、油角、糖环、年糕。
参考资料
大塘头村.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
2021年东城街道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30 08: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