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村任职
促进农村干部队伍优化的工作
大学生到村任职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产生背景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及要求,积极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让大学生担任“村官”。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应当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加以研究,探讨完善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效措施,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留得下、干得好,为农村基层组织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希望大学生村官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民,虚心向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在服务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要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制约因素
当前,影响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思想上的不稳定,是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大学生到村任职普遍存有心理落差。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当村官作为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村两委副职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部分乡镇和村居,在实际使用上,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仅仅把他们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主任”使用,导致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这就偏离了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症结在于,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还不够明确,年度目标和聘期目标还不够具体,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
3、心理调适“水土不服”。作为“80后”的大学生村官,由无忧无虑的大学校园一步踏进矛盾复杂的广阔农村,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等等,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心态,心理教育专家将其形象地概括为:“单身者”的孤独寂寞感、“乡下人”的自卑无奈感、“边缘人”的失落压抑感、“失败者”的挫折无能感、“局外人”的迷茫无助感。专家提醒,大学生村官群体有可能成为新时期新的心理弱势群体,需要超前对他们加强心理干预和辅导。作为组织部门,更需要高度关注、尽快建立对大学生村官的情感关怀和人性化关爱机制。
4、干事创业“动力不足”。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业为导向,“创业型”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大学生村官自身而言,存在着创业资金短缺、实践经验不足、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有的基层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执行不到位,有的认为大学生下基层是“镀金工程”,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质疑和观望情绪,对其创业行动不支持、不帮助,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积极性。同时,任职期满何去何从方向未定,离任后项目如何解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5、聘期结束“出路不明”。部分大学生村官对3年聘期之后的再就业感到茫然,虽然政策规定选聘生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可以加分,但是考试与扎根农村当村官实际上又是存在冲突的,想当好村官,就没时间静下心来复习备考,“田头”和“案头”之间存在矛盾。同时,“考试升迁”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出路问题,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对“未卜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
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3、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第三,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意义
中组部提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重要决策部署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增进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加强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以实现“科技兴邦,人才强国”。
4.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学以至用”,将知识用于实践。
5.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4:12
目录
概述
产生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