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小调和声使用的
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
泛音列——反映发声物体振动规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联系。
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
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
巴洛克至
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
莫扎特、
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19世纪末叶,这个体系已由早期的自然音写作风格,逐步演变为高度半音化的作曲技法。所以,大
小调和声又分为自然
音体系与半音体系。这既是同一体系不同历史阶段风格特征的表现,也是
和声学由浅入深两个阶段的标志。
瓦格纳之后,大
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因为
德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
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